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育儿宝典婴幼儿

儿童手足口病防治手册

来源:www.cpia.org.cn
摘要:导读:每年5月~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专家建议: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的习惯。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最近几周,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出提示,每年5月~7月为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儿童家长......

点击显示 收起

导读:每年5月~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专家建议: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的习惯;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该中心特别提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晨午检。

最近几周,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出提示,每年5月~7月为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需要高度重视预防。

北京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数据显示,4月30日至5月6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58例;5月7日至13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33例;5月14日至20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823例,并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该中心专家建议,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的习惯;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该中心特别提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晨午检。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三、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为什么手足口病容易侵袭儿童?

手足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5%左右。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之后,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所谓"显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病了;"隐性感染"则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其他人。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人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在病毒再次侵袭人体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在感染后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比较轻。

作者: 2012-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