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两性手册关爱女性

痛经外治六法

来源:民族医药报
摘要:痛经是指月经行经期或前后,发生腹痛或腰痛,以致影响生活、工作的一种病证。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痛经病人经过详细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原发性痛经。经检查发现患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扭转、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狭窄等疾病者,称为继发性痛经。...

点击显示 收起

  痛经是指月经行经期或前后,发生腹痛或腰痛,以致影响生活、工作的一种病证。青春期女性多见。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痛经病人经过详细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原发性痛经;经检查发现患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扭转、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狭窄等疾病者,称为继发性痛经。治疗普通痛经,可用外治法即可。

  刮痧疗法: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各5次。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气血虚加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肾虚轻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3分钟。

  外敷疗法:丁香、吴茱萸、细辛、延胡、乳香各等分,研末和匀,以适量益母草膏调成软膏。一般在月经周期前5天开始治疗。取药麦粒大小药膏,置于2x2厘米大小的胶布上,贴于关元穴,1-2日换1次。经行3日后取去。在敷贴的同时,加温针灸双侧三阴交。对寒湿凝滞者另加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气血虚弱者加气海,均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2天针1次。治疗1-4个月经周期。

  白药填脐法: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足,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1换,连续3-5天。

  药酊摩擦法:三七15克,浸于50度酒精内10天,取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芥糊敷足法: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l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足浴疗法:鸡血藤、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浸浴双足,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