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美容瘦身整形美容

整形专家见证“首例变性人”

来源:健康大视野
摘要:这是一个与医学和美都息息相关的故事这是一幕人世间亚当变夏娃的精彩片段这是一段和中国美容整形事业共同成长的历史这是一位亲眼见证了美容整形最轰动事件的外科专家对于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整形外科专家冯立哲来说,每一位前来求“美”的人,都是一件可雕塑的珍贵“艺术品”。无论是选择变性,还是选择整形......

点击显示 收起

  这是一个与医学和美都息息相关的故事

  这是一幕人世间亚当变夏娃的精彩片段

  这是一段和中国美容整形事业共同成长的历史

  这是一位亲眼见证了美容整形最轰动事件的外科专家

  对于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整形外科专家冯立哲来说,每一位前来求“美”的人,都是一件可雕塑的珍贵“艺术品”。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运用艺术家的慧眼,才能将这件艺术品的“美”渲染到淋漓尽致。冯立哲是一位名医,也是一位艺术家,美术素描就是他的一项兴趣爱好。

  冯立哲把这些艺术品称之为“求美者”。无论是选择变性,还是选择整形,都是源于对美的渴望。而他们选择这种方式去获取这份美丽,是为了增添自信,也是渴望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他们的举动是否值得?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态和遭遇?越来越高明的现代医术是否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赢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在冯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见证面前,我们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解读。

  冯立哲

  于198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在王大玫教授主持下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整形外科历任第一届住院总医师、行政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整形美容外科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北医三院美容中心主任。1995年首创北京第一家正规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疗机构——北京伊士波整形美容门诊部。著作《实用整容外科手术学》《医学美容学》《现代整形外科诊疗手册》《眼部整形外科学》均已在国内出版发行。

  见证1

  “他”的无怨无悔值得尊重

  一位整形外科专家眼中的“首例变性人”

  “他”太漂亮了

  20世纪80年代,我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北医三院整形外科一直工作了16年。这16年来,我经历了无数个千变万化的整形科病例,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1983年初我们接待的那个神秘病人。

  第一次见到他,我们都有点惊艳了。他真的很漂亮,婀娜多姿的身材,一头瀑布般的秀发,一双漆黑闪亮的大眼睛,还有白皙的皮肤,丝毫不逊色于医院里水灵的护士们。他穿了一套鲜红的工装裤,装扮得很入时,也很惹眼。当时我们医院里大部分都是烧伤的病人,这个病人却很独特,从外表看,他是完全健康的,他的“病根”在心里。在他的言谈举止中,一点也没有男人的阳刚之气,而处处折射出妩媚动人的神韵来。明明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帅小伙子,粗嘎的嗓音说起话来却点点滴滴都是女性的娇柔与羞涩。

  他就是我们做的全国第一个变性人——张克莎。

  那年我刚28岁,年富力强,在整形外科任住院总医师。当时的整形外科除了进修医师外,只剩下我和几位专家级的老大夫了,包括王大玫、牛星涛、惠博生、夏兆骥、鲍维汉、李建宁等几位前辈。

  带张克莎来的夏兆骥教授将他交给了著名整形外科鼻祖级专家王大玫教授。当着我们的面,王大玫教授亲自询问了他一些问题。

  王教授:“你为什么要做变性手术?”

  “他”:“我本来就应该是女性,只不过上帝给了我一副错误的身躯。如果医学手段允许,我一定要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

  王教授:“目前医学已经可以做到还你女儿身,但还不能给你生育的能力。你要慎重考虑,如果接受手术,你将失去任何生育机会,同时还要经历手术的痛苦。”

  “他”:“这就够了,只要能变成女儿身,我宁肯接受任何痛苦。现在,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作为一名女子,我怎么能生活在一个男人的躯壳中呢?”

  苦求“女儿身”为哪般

  “他”的坚定,“他”的执着,让我们吃了一惊。后来,通过和“他”父母家人的深入沟通,我们才明白了其中的前因后果。

  精神病学认为,张克莎这种人患的是“易性癖”。这样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可以疯狂地去追逐另一个性别,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假如不能如愿,宁可辞世长眠。

  张克莎就是这样,为了阻止男性第二性征出现,他长期服用雌激素,家人千方百计将他的药物调包,都无济于事。为了反抗家人的干预,他曾多次自杀未遂。在青春期之后,他还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也就是当时他公司的老板。为了追求理想中的生活,他已经濒于崩溃的边缘。家人为了他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只好开始打听关于变性手术的消息,假如国内无法接受这样的手术,他们也考虑过到国外去寻求方法,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

  听完这些经历,我们几个医生对张克莎最初的好奇心,已经变成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就这样,“他”住进了当时的北医三院。为了对这位特殊病人高度重视,医院决定由我来亲自主管他。

  在为他检查身体的时候,“他”在性别上的争议让我有了一丝的尴尬和不知所措。在那个年代,女护士是从来不会给男病人做会阴部备皮的,都是由年轻男医生一手准备。结果,在手术前一天,这项工作只好由我来完成。在备皮时,我所见的“他”的外生殖器属于完全正常的男性,阴毛分布呈男人状,胸廓平坦,喉结粗大,第一和第二性征都是标准的男人。

  是否能够进行这起变性手术成了医院的一个难题。在当时,我国还没有变性手术的先例。作为首开先河者,尽管张克莎本人也做出示了必要的手续证明,开具了易性癖诊断书、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允许变更社会性别的证明,以及父母家长的同意书,然而,时值改革开放不久,当时的社会舆论是否能够接受这个变性的现实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他”轰动了整个北医三院

  克莎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的英文很好,在等待决策的过程中,我就时常用英语和他对对话,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时候我不在,他还忍不住到医院的公众场合去亮相。记得有一天,她身姿婀娜地出现在整形科与儿科之间的大厅内,一下子惊动了所有人。长发披肩、唇红齿白、修长精美的指甲和银灰色指甲油,加上那红白相间的摩登服饰和特有的女性化言谈举止……俨然一位风度翩翩的女模特。北医三院沸腾了,大家都互相询问,这位眉清目秀的俏佳人究竟是谁?后来,人们渐渐知道了,他就是那个“想要变性的怪人”,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蠕动,不仅在他露面时驻足围观,还三两成群地推开病房大门去偷窥他,让他无法安宁。

  终于有一次,他忍无可忍了,抑制不住烦躁的情绪,将桌子上的一只杯子重重扔向了猎奇的人们……也是为了防止意外,王大玫教授决定尽早进行手术。手术方案决定由两组人为他实施手术:一组做胸部(即隆胸术),由我配合惠博生教授来完成;另一组做改变外生殖器手术,由王大玫与李建宁教授完成,夏兆骥教授在台下外围配合指挥。

  手术成功了。从医学标准上来衡量,我们完成了中国美容整形史上的第一例“变性人”手术。然而,如释重负的我们并没有丝毫的骄傲和得意之情,一个“变性人”能否如愿以偿地过上他渴望已久的生活,并不是由医生来决定的,而是要经历整个社会的考验。张克莎离开北医三院之后,我听说他又进行过两次修复类手术,让他的女性功能更加完善。可是,生理结构上的精益求精始终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天生的女性,后来看到消息,他的情感路是一波三折的,变性之后,还经历了结婚、离婚的一系列风波。我想,今天的他或许不会认为自己是要为了爱情而变为女儿身,他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坦然,更加无怨无悔。不管他当初是为什么要做整形手术,但能够选择用整形来实现梦想,那是一种勇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和敬佩的勇气。

  见证2

  是什么让她不畏人言?

  —— 一位整形外科专家眼中的“第一人造美女”

  她在非典时期前来“求美”

  2003年4月22日,北京市政府宣布北京为非典型性肺炎疫区。一时人们惊恐万状,市内气氛混乱而紧张。当时,我正在忙于筹办5月18日伊美尔健翔医院的开诊。这是一所医疗美容专科医院,不涉及非典的治疗,自然门庭冷清,院内员工都开始为抗非典工作而忙碌。

  就在这个时候,医院接待了一位求美者。有一天,我匆匆忙忙路过公司市场总监暴淮的窗外,无意间看到他的桌前坐着一位女士,长发,身材稍胖,睡眼惺忪,无精打采,还有一点局促不安。第二天,我知道了她就是郝璐璐。这个普通的年轻女孩子,在人人自危的非典时期,却下定了决心前来“求美”。究竟有什么原因促使她这么做呢?

  慢慢地,我发现,在郝璐璐心底,从小就有着一个“影视明星梦”,而娱乐圈对于人的外形要求是相当高的。郝璐璐五官尚可,但并不惹眼,身材也不够匀称,如果想要在娱乐界有所发展,确实有所欠缺。然而,用“美女人造”来弥补先天不足,她身边之人又会如何看待呢?一方面,璐璐本身的性格还是比较大度的,不拘小节,不去多想别人的议论,这也让她不畏人言。另外,在她来到伊美尔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男朋友始终陪伴在她左右,全心全意支持着她的决定。我想,这份情感也许是她的一个坚强后盾吧。

  “美”让她变得更自信

  根据郝璐璐的要求和个人条件,周刚教授介绍了准备为她施行的一整套美容手术方案:双眼皮、眼袋、隆鼻、瘦脸(吸脂)、隆胸、翘臀、吸腰腹部以及小腿脂肪。其中,我负责的是眼袋、瘦脸和吸脂翘臀这几项。手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郝璐璐痛域低,她对疼痛特别敏感。做眼袋手术时,在刺眼的碘钨灯下我本来就捏了一把冷汗,她又偏偏不肯配合,不断地使劲喊痛尖叫……小心翼翼地做完手术,我的大汗淋漓已经把手术服完全浸透了。

  手术大获全胜,这要归功于周刚教授的周密计划和大家的认真配合。可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郝璐璐的这例手术会直接导致“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概念浮出水面,会引发各大媒体紧接着的关注聚焦。后来,“某某省第一人造美女”“某某市第一人造美女”的热潮不断。再后来,“人造美女大赛”“人造美女服装模特杨媛被侵权案”等相关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随之,郝璐璐这个名字,也作为“第一人造美女”而永远记入了美容整形的发展史。

  郝璐璐出名了,伊美尔出名了,参与手术的专家出名了,我的名气也更大了,但是,这些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欣喜,反而略有忧虑,因为尽管郝璐璐的形象比术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我们整形美容医师眼里并不完美,还有许多需要提升和修正之处。每个艺术家,都会对经自己之手的艺术品精益求精,有时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

  不过,最让我欣慰的是,如潮的社会舆论和争议并没有给郝璐璐带来太大的心理压力,她变了,变得活泼乐观、热情洋溢。手术刚结束的那段时间,只要有她在,我们就能听到那爽朗的笑声和欢快的话语在医院里此起彼伏。有一次,在LANTINKUO,她摇曳生辉的舞姿艳惊四座,让我也赞不绝口了。在我眼里,郝璐璐永远都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永远像做手术那年停留在24岁,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漂亮又时尚。当经过形象重塑的她身着个性十足的青春少女靓装在社交场合亮相微笑的那个瞬间,我一下子真正感受到了手术为她所带来的那份自信,以及美丽对于一个女人的价值和意义。

  见证3

  整形美容观念也在与时俱进

  —— 一位外科专家眼中的“求美者”

  在美容整形领域,我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这不仅仅是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人们观念与时俱进的30年。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来北医三院做整形手术的健康人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因为外伤而不得不整形。当时敢于“以身试法”的往往是医院里的小护士们。她们经常偷偷让医生给做个双眼皮手术,然后找个理由请上一两个月的假,再出现的时候,也不大会引人注意。到了90年代,虽然还是有不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小护士们做美容手术,可她们已经不再请假,不再偷偷摸摸,前一天做完手术,第二天一早就肿着眼睛上班来了,还互相攀比——你的漂亮点儿,还是我的更成功些?

  在今天,前来伊士波医院做美容整形术的求美者大部分已经不是为了出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赏心悦目。目前,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也把美容整形当作了一种增加自信的手段,伊士波在每年暑期所推出的“千元美容系列”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求美者”实现这一梦想。

  求美者越来越多,在此我也提醒大家,医疗美容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再优秀的外科整形医生,也不可以承诺100%的成功。10年之前,美容整形行业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暗中摸索的阶段,结果造成求美者良莠不分,甚至上当受骗。目前我们的政策已经相对健全了,您在选择医疗机构的时候,不仅要查看营业执照,还必须检查其医疗行业资格证书,让非专业人士来从事专业的美容手术,那是相当危险的。当然,即使是专业的人员和技术,也只能够帮助您把风险降至最低。在手术之前,请您务必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仔细阅读有关条款,将任何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全部考虑清楚。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您的是,医生和医院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并不等于推卸医疗责任,一旦发生任何医疗事故,您也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作者: 2007-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