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的一种传统饮品,其制法奇特,极富民族特点。其实虫茶并不是真正的茶,而是一种名为“化香夜蛾”的粪便。人们食用这种虫子粪便的方法与饮茶相近,故而将其称作“茶”。
虫茶是如何被发现的,已无从查考。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穷苦的山民吃不起茶叶,用化香树叶代替茶叶作饮料,后来不请自来的化香夜蛾在这位山民积贮的树叶上产卵繁殖,终日劳累的山民开始熬茶时并未注意到这些变化,连叶带虫全放入锅里,直到茶水沸腾、香气四溢时才注意到了这些。
还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竟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名为“虫茶”。
虫茶的制作过程很奇特。苗族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是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提供虫屎渣的昆虫很多,尤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10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主人收集这些“金粒儿”,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在阳光下曝晒后,还要在180℃的铁锅里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再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先漂浮在水面上,慢慢吸足水分,缓缓自旋打转,并徐徐释放出一缕缕红血丝般的茶汁,蜿蜒起伏,飘散在水中。一会儿,茶粒缓缓旋转下沉,犹如袅袅炊烟,轻覆于山岭溪谷之中,又如飞絮弥漫,煞是好看,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这时,整杯茶呈清澈透亮的鲜红褐色。泡出的茶水香气四溢,饮之,味道醇香甘甜,清香满口。
虫茶既清凉解渴,又有药用
健身防病的功效。适量泡饮虫茶,能提神醒脑、解热驱毒、收敛止血、降压去脂等,对治疗消化不良、牙龈出血和疖肿有确切疗效,对预防
高血压、
高血脂和
冠心病也有一定作用。
文/张中桥
作者:
200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