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药膳食疗饮食与健康

养生先养肾 补肾食物吃对才健康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随处可得的养肾食物逢黑必补——黑色食物好养肾很多人都知道黑色食物补肾效果很好,但黑色食物为什么能补肾。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黑色和肾脏对应的都是水,它们同为一行,黑色能补肾是理所当然的。黑色既能补肾,又对肾精有很好的固摄之效,内外相加,自是养肾、养精的上好选择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食物中含有......

点击显示 收起

    ——随处可得的养肾食物

    逢黑必补——黑色食物好养肾

    很多人都知道黑色食物补肾效果很好,但黑色食物为什么能补肾?补的又是肾的什么?能把这层关系说明白的少之又少。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黑色和肾脏对应的都是水,它们同为一行,黑色能补肾是理所当然的。《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意思是说肾的首要功能是藏精。肾是人体的藏精大户,也就是先天、后天之精的贮藏之地。黑色既能补肾,又对肾精有很好的固摄之效,内外相加,自是养肾、养精的上好选择了。

    大家可能也还有疑问,不就是颜色黑点儿吗?有那么神吗?大家也可以看看现代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抗衰老物质,如黑豆、黑米、黑芝麻中都含维生素E,黑米中还含有硒,这些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而氧化过度,自由基的产生是加速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所以黑色的食物是可以抗衰老的,衰老是肾虚的表现,这就是黑色食物补肾的现代解释。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黑色的食物来养护自己的肾,让身体更健康。

    民间有个说法叫“逢黑必补”,意思就是黑色的食物对健康很有好处。我们常吃的黑色食物,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都具有补肾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黑色食品的具体功效。

    黑米也被称为“补血米”、“长寿米”,古时候还是宫廷御用的“贡米”。中医认为:黑米滋阴补肾,明目活血,暖胃养肝,乌发养颜,延年益寿。

    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黑枣有“营养仓库”之称,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补血的功能。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这五种食物一起熬粥,更是难得的养肾佳品。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五种黑色食品外,生活中常见的黑色食品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灵活选用。
   
    咸入肾——咸味食物善养肾
   
    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色味当五脏……黑当肾,咸。”《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天为寒……在脏为肾……在味为咸。”以上都说明咸为肾之味。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五行的配属为:酸属木,苦属心,甘属脾,辛属金,咸属水。五脏之中,肾亦属水,故咸与肾同类相属。五味中的咸和五脏中的肾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凡是咸味的食物都入肾,具有补肾的作用。
   
    说到咸味的食物,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的生活,没有一天能够离开盐。盐作为咸味的代表,除了可以调味外,还有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的功效。李时珍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乃药气入本脏也。”肾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而咸味食物能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及水盐代谢,可增强体力和食欲,防止痉挛。因此,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儿淡盐水,可补充体内微量元素。
   
    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如海带、紫菜、海藻、海蜇、墨鱼、猪肉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咸味食物的补肾功效及食用方法。
   
    海带味咸,表面有一种白色粉末,略带甜味,叫甘露醇。甘露醇在海带里含量很高,具有利尿作用,可治疗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浮肿等。另外,海带中还含有一种叫藻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体中过多的盐排出体外,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对肾病也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因此,有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的人应多吃些海带。
   
    墨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滋阴、调经、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调、水肿、湿痹、痔疮、脚气等症。食用墨鱼的方法有红烧、爆炒、熘、炖、烩、凉拌、做汤等。用墨鱼和冬瓜做成墨鱼冬瓜粥有补脾益、利水消肿的作用。

    海蜇味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对痰热咳嗽、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有效;猪肉味咸,除能滋阴外,也能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者食用。
   
    咸味入肾经,适当食用能补肾强腰,强壮骨骼,使身体有劲儿,充满活力,但吃了过多的咸味食物也会伤肾。咸味食物多大寒,久食大寒食物不但伤肾,降肾火,同时也损伤脾胃,所以食用咸味食物也应适度。

    肾谷豆——五谷之中豆类最养肾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讨肾的经文:“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奚,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其中提到了“肾谷豆”,说的是五脏中的肾和五谷中的豆具有特殊的关系,豆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民间也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从前人总结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豆类食品大多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
   
    《黄帝内经》中“肾谷豆”的“豆”指的是黄豆。看到黄豆人们总会想到肾,因为黄豆长得太像肾了。所以医学的教科书中介绍肾的形态的时候形容为“其形如豆”。黄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自古即博得“田中之肉”的美誉;所含的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可让人保持青春;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帮助身体排出沉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所含的卵磷脂,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黄帝内经》中“肾谷豆”的意思是指黄豆具有很好的补肾作用,肾虚的人应该多吃豆类食物。很多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医生反复告诉他们肾病患者不能吃豆类食物,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吃了豆类食物会加重病情。来找我看病的肾病患者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很多医生读书太少,既不读像《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经典著作,也不关注医学的研究动态,所以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患者。国外的医生用等量的大豆蛋白和动物蛋白喂养制成慢性肾衰模型的动物,结果吃大豆蛋白的动物肾功能好转而吃动物蛋白的动物肾功能恶化,在慢性肾衰病人的身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大豆蛋白更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国外的医生用现代医学证明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是科学的,由此大家也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西医的理论就比中医高明?

 

    除了大豆以外,其他豆类的补肾效果也是很好的,如绿豆、黑豆、红小豆、豌豆等,建议大家根据身体情况灵活选用。
   
    肾果栗——五果之中栗子最补肾
   
    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五果与五行的配属关系为:李属木,杏属火,枣属土,桃属金,栗属水。五脏之中肾属水,栗与肾同类相属,因此,栗子可以补肾。
   
    栗,即栗子,又名大栗、栗子,性温,味甘,入肾经和脾胃经。具有补肾气、强筋骨的作用。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还可健脾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
   
    有人可能会问,小小的栗子真的有这么好的功效吗?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12个美女,叫金陵十二钗,这十二钗中大部分人身体都不太好。秦可卿早亡,王熙凤没有活过30岁,黛玉就更不必说了,从小体弱多病,3岁就开始吃药了,薛宝钗必须要靠“冷香丸”才能够控制自己咳嗽咳喘的毛病。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特别,别人不敢吃肉喝酒,她敢;别人不敢在石头上睡觉,她也敢。她就是史湘云。像烤鹿肉这样难以消化的东西,黛玉肯定是无福消受,而史湘云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足见她是身体好,胃口棒。她不仅爱吃烤鹿肉,还特别爱吃栗粉糕。栗粉糕的主要材料是栗子,这跟湘云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栗子可以补肾,在石头上睡觉是容易损伤肾气的,“五劳七伤”里“久坐湿地伤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湘云敢在石头上面睡觉而身体无恙,应该说与补充肾气的栗粉糕有一定关系。
   
    又有人说了,那是小说里写的,不是真实的,不能当真。的确,小说中的事情都不能作为依据。但事实上,栗子补肾气是经过临床验证的。研究证实,中老年人由于前列腺问题经常会出现小便频数甚至淋漓不尽的问题,如果是肾气虚引起的,只要吃一些栗子,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有所缓解。《本草纲目》也曾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有人内寒,暴泻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
   
    栗子熟食香、甜、糯,但生吃的补肾功效会更强。孙思邈在《千金方?食志》中就提出:“生食之,治腰脚不遂。”古代《经验方》也指出:“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关于生吃栗子能治病的说法,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纪大了出现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的症状。有一个老翁教给他一个方法——生吃栗子。结果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果然好了,苏辙因此还特意作了一首诗来记载这件事儿:“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妆白玉浆。”

    栗子的补益功效虽好,但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控制体重。另外,新鲜栗子容易发霉变质,吃了发霉的栗子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肾菜藿——五菜之中豆类的叶子、豆苗最补肾
   
    古时候,人们把常见的五种蔬菜合称为五菜,这五菜是指韭、薤、葵、葱、藿。五菜与五行相配,配属关系为:韭属木,薤属火,葵属土,葱属金,藿属水。五脏之中,肾属水。藿与肾同类相属,所以把藿称为肾菜,认为食用它能够补肾。
   
    古代五菜中的葵、藿、薤今天已难见到,唯独韭和葱,至今仍深受欢迎。那么,藿到底是一种什么蔬菜呢?在市场上怎么没见着有这样的蔬菜出售呢?这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疑问。读过《诗经?小雅?白驹》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留客之道,即留客先留马——“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白驹,食我场藿……”马乐不思蜀了,客人自然就留下了。这里的“苗”应该是豆苗,“藿”应该是豆叶。《广雅?释草》中也说得很明确:“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
   
    至于藿指的是“豆苗”还是“豆叶”无关紧要。在古代诗文里,藿可能兼“豆苗”、“豆叶”而有之。更早的时候,藿可能指豆叶。因为古人种植不易,少有食苗啃嫩的。随着人们对菜蔬要求的提高,由食“豆叶”到吃“豆苗”,也是合乎生活逻辑的。对于藿,我的理解是豆类的嫩芽,当然也包括嫩叶。立春之后,豌豆苗便现身菜市。今天的豌豆苗就可以看作是五菜中的藿。
   
    豌豆苗又名龙须菜,乃指豌豆苗荚上的须丝。在古代,豌豆苗是备受推崇的清鲜小蔬,酷嗜此味的苏轼,写了一首名为《元修菜》的诗:“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园且小,槐芽细而丰……”这里的元修菜就是豌豆苗。当年苏轼烹饪豌豆苗的方式与今人大不相同。“点酒下咸豉,缕橙芜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想放箸空。”把姜葱切碎,佐以豌豆苗,用酒和盐酱调味,一同煮成菜羹,吃起来比鸡肉味道更美。
   
    因为藿是豆类的嫩芽,在古代应该是很珍贵的,一直到清代,豌豆苗在市场上仍然是珍稀之蔬,每两售价须三十余钱,寻常人只有在酒席上才能偶尔吃到。由于售价昂贵,人们也不大舍得捏掉老的部分,以至豌豆苗每根有十几厘米长,寥寥数根用鸡汤煮了,就是一道很高档的时鲜菜肴。而现代社会,豌豆苗也早已成为菜中常品了。将豌豆苗清炒食用,具有健脾益气、利尿降压的作用,对高血压病、慢性肾炎、慢性肠炎、营养不良性水肿都有疗效。其做法非常简单:准备鲜嫩豌豆苗300克,植物油、味精、料酒、精盐适量。把豌豆苗洗净,切成小段,投进油锅,用旺火炒熟,加料酒、精盐、味精即可。

   肾畜彘——五畜之中猪肉最补肾
  
    五畜指犬、羊、牛、鸡、彘。五畜与五行的配属关系为:犬属木,羊属火,牛属土,鸡属金,彘属水。五脏之中肾属水,肾与彘同类相属,彘为水畜,入肾,故有补肾的作用。
   
    那么彘是什么东西呢?彘就是猪。大家或许会问,猪不是豚吗?对,豚也是猪。只不过彘是大猪,豚是小猪。猪肉性寒,具有补虚、滋阴等食疗作用。在日本,猪肉亦被称为“长寿之药”。有人说,猪肉吃多了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怎么还会有“长寿之药”的美誉呢?主要还是要注意烹调的方法。有调查发现,某地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几乎每天都吃猪肉,但烹调方法很特别——猪肉煮的时间都很长。先将猪肉煮两三个小时后,再加入海带或萝卜煮一个小时,做成一种汤菜食用。研究表明,猪肉经长时间炖煮后,脂肪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而胆固醇含量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了。
   
    说到猪肉的烹调和补益作用,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与猪肉有关的医案。有个孕妇,连续咳嗽好几个月,久治不愈。后来遇到一个医生,教了她一个方法:把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用大火煮3分钟,停火后把猪肉捞去,留汤服用。喝了这种猪肉汤后那个孕妇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
   
    下面我再向大家推荐一款冬季养肾的好食谱——栗子焖猪肉。五花肉500克、栗子(鲜)600克、蒜头适量。先用生粉、酱油腌制五花肉,蒜头切成片;将栗子用沸水煮熟捞出,去壳去内皮,洗净备用;下油热锅,放蒜片,将猪肉放入锅内炒至变色,加入栗子翻炒几下,加水焖熟即可。本菜以猪肉、栗子为主料,不仅香糯可口,而且补益性强。栗子号称干果之王,有健脾益胃、补肾强腰、强筋骨、活血、止血之功。不过栗子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可致腹部胀气,由于本菜含动物脂肪,热量较高,体胖者、高胆固醇的人不宜多吃。
   
    猪肉的脂肪主要在肥肉中,所以吃猪肉一是要适量,二是尽量吃瘦猪肉,这样既可以达到补肾的目的,也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山药——补肾健脾的“上品之药”
  
    据说诸国混战的时候,有一个弱国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兵们只好逃到大山里面,战胜国的军队把大山团团围住,断了他们粮草的来源,想把他们困死于山中。谁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山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围困大山的官兵以为他们一定都饿死了,就放松了戒备。忽然有一天从山里杀出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杀得他们措手不及,被围困的军队反败为胜,夺回了失地。被围困在山中的官兵为何非但没饿死,反而变得强壮了呢?原来,他们找到了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很粗,一嚼味道很甜,于是人吃根茎,马吃藤叶,人和马越吃越强壮。困在山里的人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个名字叫做“山遇”,意思是在缺粮的时候遇到的宝物。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植物不但可以像粮食一样充饥,还可以当做药材滋补身体,就改名为山药。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山药的养生作用确实是举世公认的。
   
    山药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医把它称为“上品”之药,它性平,味甘,除了有很强的补肺、健脾的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
   
    对山药的补肾作用,古代医家多有论述。
   
    李时珍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很推崇它的补肾和健脾的功能。脾胃虚弱和肾虚的人可以把它作为调补身体的常用食物。
   
    《本草正》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把山药视为治疗虚劳的灵丹妙药。
   
    《本草经读》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山药滋阴、填精的功能很受推崇。
   
    山药是男性的忠实伙伴。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山药利丈夫,助阴力。”《日华诸家本草》说:“山药助五脏,主泄精健忘。”《本草求真》也说山药“能治遗精不禁”。无论是阴虚火旺还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可以食用,如果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上品之药应该常服,多则终生,少则数年。所以,凡是有肾虚问题的人,可以把山药作为养生保健的常用食物,居家常备一些,常年食用。
  
    山药的吃法很多,如生吃、熟吃、做菜肴、做主食、做粥、泡茶,大家可以根据喜好灵活食用。
    核桃——肾阳虚弱者的食疗佳品
   
    只要一提起核桃,我的一个朋友就对它赞不绝口,说核桃真是个好东西。因为工作压力大,他一度患上了神经衰弱,不仅失眠多梦,头发还经常脱落。虽经多方疗治,但效果不佳。后来一位老中医给他出了个主意:坚持吃核桃。既解馋又治病,何乐而不为?他听了老中医的话,吃了一段时间的核桃,慢慢觉得脑子清楚了,饭吃得香了,觉睡得着了,往往头一挨枕头,便睡得昏天黑地,连梦也不做一个。虽然没有生出新发,头发却不再脱落,保持原状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核桃之所以能解除那位朋友的烦恼,与其补肾的功效分是不开的。
   
    核桃又名胡桃,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它的补肾功能很受推崇,《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段论述很有代表性:核桃“为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要药。故善治腰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症。”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核桃对肾虚引起的腰腿疼痛、咳喘、虚寒、小便问题、女子月经和白带问题等都有疗效,还能让人牙齿坚固,让头发乌黑秀美。有些女性经常为头发问题发愁,其实,改善头发状况的关键在于养肾。适当吃一些核桃,既能达到养肾的目的,头发也能变得乌黑秀美,何乐而不为?
   
    把核桃放在手心里来回揉搓还可以祛病。因为手上的经络穴位比较多,刺激手掌与手指上的诸多穴位,能疏通经络,祛病延年,尤其适合老年人和文字工作者把玩。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用方法很多: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把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把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把核桃与栗子、薏苡仁等一起煮粥吃,能治疗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灵活使用。

    核桃是肾阳虚衰者的食疗佳品,具有较强的温补肾阳的功能,虚寒的人食用效果更好。一般来说,每人每天食用核桃仁的量应为40克左右,大约相当于五六个核桃,核桃火气大,含油脂多,吃多了会令人上火和恶心,正在上火、腹泻的人不宜多吃。
   
    枸杞子——补肝益肾的“却老子”
   
    说到枸杞子,我先说个有趣的故事。民国时期有一本叫《中外杂志》的刊物上报到了一个叫李青云的老人的故事。老人活了250多岁。为什么能活这么久?老人说他50岁那年进山采药,看到一个老者在深山沟壑之间健步如飞,于是向老者请教健康的秘密。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给他说:“我不过经常吃这个东西而已。”李青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枸杞子。从那以后,李青云便常年吃枸杞子,每天三钱(15克),久而久之,便身轻体健,气力脚力都胜过常人当然,故事有夸张的成分,但通过这个故事,大家也能感知人们对枸杞子药用价值的推崇。枸杞子为什么这么广受推崇呢?这与它的功用有关,尤其跟它的补肾功用有关。
   
    枸杞子有哪些补肾功用呢?我简单说几个。
   
    肾主骨,肾好筋骨就强健,常食枸杞子能够强肾健骨。《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子列为上品,并说“久服健筋骨”。所以,与骨相关的健康问题,比如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牙齿松动等,都可以考虑用枸杞子辅助治疗,常服也能够有效预防此类健康问题的发生。
   
    肾藏精,人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由它收藏。先天之精源自于父母,我们没法改变,但通过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华(后天之精)我们却能够有效控制。让肾的藏精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储藏后天之精,人体的生命机能才能旺盛,才能远离疾病,远离衰老。
   
    《别录》和《药性赋》都很推崇枸杞子补益精气的功能。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都很重视枸杞子。《本草纲目》载有枸杞子治病强身药方多达33条。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历代医学界的老寿星都很喜欢喝枸杞酒。我国民间也有泡制枸杞酒的习俗,并把它叫做“却老子”,意思是远离衰老。
   
    肾主性和生殖,所以常服枸杞子能治疗性和生殖的问题。唐代中医名家李梃的《医学入门》中的五子衍宗丸很有名气,这种蜜丸就是用枸杞子配合菟丝子等做的,用淡盐水送服能够治疗男子阳痿早泄、久不生育,须发早白及小便后余沥不禁等。枸杞子在增强性功能方面的独特的作用广为人知,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君行千里,莫食枸杞”的名言,就是讲枸杞子具有很强的激发性功能的作用,对夫妻分居的青年男女不宜。

   但是,对于在家的男女和那些性功能减弱的人来说,多食枸杞子及其制品,又显得很有必要。枸杞子是肝肾同补的良药,它味甘,性平,归肝肾二经,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由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咳嗽等症都可以用枸杞子治疗。枸杞子自古就被用于明目,“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汤”,所以老百姓又把它叫做“明眼草子”。大诗人陆游老年时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后来常吃枸杞子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此他还做了“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现代医学研究甚至发现,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抗癌功效。所以,枸杞子既是不可多得的滋补良药,也是广受欢迎的绝妙食材。
  
    说了这么多,枸杞子使用上有什么讲究呢?
   
    刚刚采摘下来的枸杞鲜果,洗净后可以直接食用,味道有点儿甜、有点儿酸,还有点儿苦。把鲜果除去果柄,放入烘干机烘干后,就成为枸杞子干果。干果通常按大小和收获季节分为几级,干果可以直接食用,只是这样直接吃有籽,苦味较重,口感不太好,很多人不能接受。在成品枸杞子中可能会有些末端有不是霉变的小黑点,那是枸杞姑娘采摘鲜果时不小心碰伤的,并不妨碍食用。
   
    枸杞子可用于泡茶、煲汤或煮粥。用枸杞子泡茶可以直接将枸杞子放在开水中,浸泡后饮用,也可以在泡枸杞水的时候在水里面加一点儿茶叶或者加几粒红枣。至于用枸杞子煮粥或者是熬汤,方法也都比较简单。
    也可以用枸杞子煲汤,在用鸡、羊肉、牛尾煲汤时,放入一些枸杞子,不仅使汤更加鲜美,而且有益健康。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参枸豆莲滋阴亮发粥的做法。高丽参10克、枸杞子15克、黑豆15克、莲子10克、薏苡仁10克、粳米100克、红枣10枚。将以上原料混合煮粥。每日食用1次,适用于体疲乏力、肢体困倦、皮肤松弛、关节酸痛者服用。
   
    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干果20克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干果30克左右。
   
    作为补肾的佳品,枸杞子既可以用来滋补保健,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一些疾病。很多关于枸杞子毒性的动物实验表明,枸杞子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所以,一般人都能吃枸杞子。但最适合吃枸杞子的人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尤其是肾阴虚弱的人。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儿,才能见效。

作者: 2011-7-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