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

养生重在气养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古今中外,防都摆在养生的第一位。20世纪初,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未来的医生将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饮食结构、饮食的保养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所谓养生有道,就是说生活的细节应当符合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节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动静结合,心态平衡,仔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

点击显示 收起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疾病有千万种,但是健康只有一种。古今中外,“防”都摆在养生的第一位。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20世纪初,“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未来的医生将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饮食结构、饮食的保养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
  《内经》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所谓养生有道,就是说生活的细节应当符合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节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动静结合,心态平衡,仔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以利养生。    
  养生,大体归纳起来有食养、药养和气养三法。以气养为例,要求锻炼自己的正气.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十足,病邪自然难以侵袭。在随时随地防御外在病邪侵入的同时,还要做到内在的心情安定清静,防止情绪波动。只要体内的真气和顺.自然就精力充沛。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古人讲究养生。尤其重视气养。
  姜尚,商朝末年人。字子牙,号飞熊,因为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被称为姜太公。他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带着钓竿出门,在河溪畔度过快乐的时光。他一直坚持无鱼饵、用直钩能钓鱼的理论,当别人为着多钓鱼和钓大鱼而绞尽脑汁时,姜太公却静观鱼群绕着鱼钩,乐不可支。一池清波,两岸垂柳.几声鸟鸣,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天地合一的清新和洒脱。
  在垂钓中.姜太公修身养性,不但磨练了毅力和耐性.而且养成了广阔博大的胸怀。他身体健康,高寿97岁。80岁被周文王访贤时发现,委以丞相的重任。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推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袁枚。字子才,别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活到82岁。中年时他为自己拟定了“自律健身四法”,即远足运动、动静结合、淡泊名利和食素尝鲜。
  袁枚酷爱旅游,遍访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写下了《游黄山记》《游庐山记》《游仙都峰记》《峡江寺飞泉亭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自称见山生足力,70岁时与一位比他小20岁的好友一起攀登黄山,竟捷足先登。有时登上山巅.欣喜若狂时会情不自禁地狂奔起来.大有“万山随我同奔腾”之感,真是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其诗《老行》曰:“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干休。”难怪袁枚80大寿时,送给他的贺词是“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袁枚除了经常远游外,还坚持每天清晨起身到山林中散步、打拳,晚间则登山观星赏月。他淡泊名利,能够积极主动地控制个人情绪。不为悲喜之事动容,更很少为一些不快之事动怒。袁枚提倡多食各种新鲜蔬菜、粗粮和豆制品,饮食遵循有利、有节、平衡的原则。
  姜尚和袁枚在养生中,坚持气养重于食养和药养.最终成为高寿之人。
作者: 2010-4-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