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

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的养阴长寿观

来源:网络来源
摘要: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是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中医河间学派养阴论的倡导者。为后世留下了《阳常有余阴不足论》、《养老论》、《饮食色欲箴序》、《茹淡论》等阐述养阴与健康长寿的中医养......

点击显示 收起

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生于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于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是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中医河间学派“养阴论”的倡导者。他创立“阳常有余而阴不足”的体质说,揭示了“阴精亏虚,相火妄动”,导致衰老和变生疾病的机理,主张从清心寡欲、节食茹淡、寒凉补肾等方面,颐养个体的“本然之真”。为后世留下了《阳常有余阴不足论》、《养老论》、《饮食色欲箴序》、《茹淡论》等阐述养阴与健康长寿的中医养生学的经典篇章。

人到老年,由于脏腑机能的衰退,便形成了老年人特有的“阴虚血燥”的体质特点。在《养老论》中,朱丹溪列举了老年人在外形、五官、智力、动作、饮食等方面的体征:目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即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泪等。朱丹溪从人体阴阳平衡的生理病理观审视,指出 这些脏腑功能衰退出现的衰老体征,其原因是“精血俱燥”,“相火妄动”所致。因此,从情志、起居、饮食、药补等方面,护养人体的精气,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才能顺其自然,延年益寿。在《饮食箴》中,朱丹溪指出,老年人阴虚内热则易饥,脾弱难化而食后饱胀。因此,饮食应当节减,“爽口作疾,厚味错毒”。如果偏食偏嗜,谷气不化,则郁而生痰,引发各种老年疾病,出现气、血、痰、郁的“四伤”的证候。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失节失宜,是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普通老化症等代谢病的潜在诱因。在《茹淡论》中,朱丹溪进一步阐发说:“胃为水谷之海,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五味之过,损伤阴气,饕餮厚味,化火生痰,是“致疾伐命之毒”。指出老年人的饮食方式,应该以清淡为主,这是养阴摄生的措施之一。

七情内伤,情欲妄动,是耗伤阴精、使脏腑功能失和的又一原因。老年人在情志方面,多表现为怒火易炽,焦虑抑郁。受宋时理学的影响,朱丹溪强调“主静节欲”的养生方法,认为“心动则相火亦动”,只有静心澄志,情欲不妄动,才能乐天知命,颐养天年。因此,用疏导的方法,“听之以义理,晓之以物性,不使自己的过激情志内伤脏腑,化火生痰,暗耗阴精。从房室养生的角度来说,节欲的目的是保护人体的“阴精”。他提出的谨“四虚”的观点,即注意季节、时令、环境对性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谨“病患之虚”,即注意疾病与性养生的关系,值得我们借鉴。

药补是老年养生保健的方法之一,历代都有名方传世。唐宋以来,世人多喜服热药,滥用香燥药温补成风,如将“乌附丹”、“黑锡丹”等作为老年人滋补的通剂。朱丹溪根据时人的体质特点,首创“寒凉补肾”学说。认为肾属水恶燥,偏执于用香燥类的药物补肾,对于阴精亏虚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是损阴助火,耗损精气的“劫药”。为此,他专门创制了“大补阴丸”、“虎潜丸”、“玉泉丸”等滋阴降火、益气生津的方剂,开创了中医补剂史上,独用寒凉药补肾的新思路。

朱丹溪“阴虚相火劫”的养生观的核心,在于顾护阴精,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其创立的养阴理论和养阴的方剂,对于今人的体质特点和疾病谱来说,仍不失其时代的意义。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