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也就是说,养生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智慧。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所谓智者,就是明智的人,聪慧的人。智者养生会注意六个问题: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

点击显示 收起

  无数例子可以说明:学养深厚的人大多长寿,如科学家、书法家、画家、医生、老师等等,平均寿命比较高。尤其堪称大师的,首先是长寿之人,比如季羡林、任继愈、启功等。
  为什么有学问的人长寿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明白道理,认识问题深刻,有主见,不盲从。也就是说,养生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智慧。
  《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所谓“智者”,就是明智的人,聪慧的人。智者养生会注意六个问题: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顺四时、适寒暑,就是要顺应自然时序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让自己的衣食住行符合四季气候的冷暖更替。和喜怒、安居处,就是要使自己的情绪和达,不要过于喜怒,生活要安然,起居要随遇而适。节阴阳、调刚柔,就是要心态平和,待人宽厚,处事中道。既不刚愎自用,也不优柔寡断。将以上原则贯彻到生活中,身体自然健康,内心安和,外邪不侵,就能延年不衰,实现“长生久视”的愿望。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真正要落到实处也并不容易,所以切不可忽略了那个“必”字。
    这段文字,提出了养生的六个关键字:顺、适、和、安、节、调。这六个字针对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待自然,要做到顺、适;二是对待生活,要和、安;三是对待自身,要节、调。如果能够在一生中践行这些原则,那一定是明智之人。
  古往今来,中国人追求健康长寿,就是讲究养生之道。但“道”是什么,又常常令人难以把握。从《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来看,养生之道包涵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智慧。养生固然要讲究方法,但若这些方法偏离了“道”,不仅不能有助于养生,反而可能成为养生的障碍。养生原则是通用的,但没有通用的养生之法。无论什么方法,都会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凡是能够适合所有人的,一定是原则,而不是方法。
    怎样才能使养生之法合乎养生之道呢?要靠智慧,主要是与自然相处的智慧,立身处世的智慧,以及生活过程中的智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儋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有智慧的人,通彻天地,洞达人世,能够体察和顺应天地、阴阳、人生之理,使真气有余,邪不伤身,所以能身体健康,寿命无穷。
  欲达到“智”,关键还在于一个“明”字。曾国藩认为“智即是明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卷四),所以我们常说人要“明智”,养生贵在明智。
    明智就是明白事理,明白天地之理,就懂得如何顺应天地变化,懂得趋利避害;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如何处世,懂得如何待人;明白自身的性格、身体、环境等特点,就懂得哪些事该干、能干,懂得哪些事适合自己,哪些事对自己有利。《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智慧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增长智慧。多学习知识,就会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有些事无法改变,要懂得顺应;有些事自己能够把握,要懂得掌控。明知对自己不利而为之,算不上明智。明知酒多了伤身体,还一个劲地喝,这不是明智者所为。
    我们曾讲过仁者寿,现在又讲智者寿,也许有人要问:仁者与智者比,哪个更长寿呢?关于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感兴趣。鲁哀公就曾经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  “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 孔 子家语•五仪解》)
    孔子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指明了能够招致寿命损伤的三类原因,接着将仁者与智者并列,认为都能长寿。他们长寿的“秘诀”是:“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  此外,孔子还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论语•子罕》)
  所谓“仁者不忧”,汉代董仲舒认为:“仁者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心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所谓“智者不惑”,战国时子华子认为:“智则知所以持矣,知所以持则知所以养矣。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久长而不弊。”(《子华子•北宫意问》)
  既不忧,又不惑,一定会长寿。(待续)
作者: 刘更生 2013-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