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粘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日久出现消瘦、
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1.轻型 最多见。起病隐匿,症状轻微。腹泻每日不超过5次,无或仅有少量肉眼血便。 2.重型 每日腹泻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热度可超过38.5℃,脉律增速大于90次/分。常有肠道外表现,并发症亦多见。
3.暴发型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体重及食欲下降显著,很快出现衰竭。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常用中成药
本病多见于祖国医学下痢、泄泻、痢疾肠僻(单人旁换为三点水)、肠风等症候群中。可分以下4型辨证选药治疗。
1、湿热下注型症见发热、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挟有脓、血、粘冻。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利湿热。
可服: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葛根芩连片等。
2.肝旺脾虚型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抑肝扶脾。
可服:戊己丸、越鞠九、逍遥丸等。
3.脾胃虚弱型症见肠鸣腹泻,粪便挟有不消化食物,疲乏无力,病情反复发作。苔白,脉缓而濡。
治宜:补脾健胃。
可服: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九、启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4.脾肾阳虚型 症见畏寒,面色白(右为光)白,腰酸膝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病程迁延日久。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补脾肾。
可服:四神丸、脾肾双补丸、附子理中丸等。
常用
西药 1.抗菌药物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每日6—8克,分4次服,l一2周后病情好转,可改每日4克,连续l一2个月。本药效果较好,但有恶心、呕吐、
头痛等副作用,偶有引起粒细胞减少,尚需注意。其他磺胺类药及抗菌素也可应用。
2.免疫抑制药物 ①激素:强的松5—10毫克,每日3次,持续服用l一3个月,停药前将药量逐渐减少。对症状严重者应用。 ②硫唑嘌吟或6—琉基嘌吟:两药均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计算,分2—3次口服,疗程半年至2年以上。对磺胺类药和激素治疗无效者,考虑使用。
以上免疫抑制药物,均有不良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对症治疗 ①止泻:鞣酸蛋白1.o一1.5克,每日3次。次碳酸铋1—2克。每日3次。后者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 ②解痉:颠茄片(复方)1—2片,1日3次。腹痛严重者可服小量阿托品。为防止中毒发生,使用解痉药应得到医生的许可。
此外,对于精神神经过度紧张者,可适当服用镇静剂,如利眠宁、安定等。
对于暴发型及病情严重的患者,不宜在家庭治疗,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在内科治疗不佳的病例,可考虑
手术治疗。
作者:
佚名 20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