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业界高度重视热点品种雷丸价格飙升探因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2006年起,雷丸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供给凸显薄弱,拉升价格飙升,直至2009年价格仍居高不下,是药厂、药企、药市和药商的抢手俏货,已成业界高度重视的热点品种之一。历史上医药市场对雷丸的需求极少,据估算全国需求量仅为10几吨,价格也很低。1980~1990年10年间徘徊在6~10元(千克价,下同)左右,是药材市场上名......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起,雷丸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供给凸显薄弱,拉升价格飙升,直至2009年价格仍居高不下,是药厂、药企、药市和药商的抢手俏货,已成业界高度重视的热点品种之一。

历史上医药市场对雷丸的需求极少,据估算全国需求量仅为10几吨,价格也很低。1980~1990年10年间徘徊在6~10元(千克价,下同)左右,是药材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冷背品种。

但雷丸也曾有过“光荣”历史,2000年价格曾一度暴升至70~80元。昙花一现后,在价落低谷之后的几年时间市价一直徘徊在20元左右,直到2004年才结束了徘徊历史,开始了东山再起的新阶段。

进入2004年,我国医药市场科技创新,用雷丸为主要原料生产驱虫药,所需雷丸大幅度增加,由2003年之前的每年10~16吨增加至2004年的30~35吨左右,2005~2006年再增至40~50吨左右,2007~2008年再增至70~80吨左右,预计2009年将升至100吨。但由于野生资源的供应量呈逐年减少之势,加之各地少有库存补充,致使市价连年大涨,涨幅较大。据笔者统计,2004年市价由15~20元上涨至25~30元,2005年又上涨至30~32元,2006年再上涨至32~37元,2007年市价飙升,一跃升至60~65元,2008年再升至70~80元。进入2009年后,在全国大多数药材价格低迷不前,少数品种价格涨幅较小的大环境下,雷丸价格不但不落反升,而且居高不下,再度飙升至75~85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药市的一大亮点,为众商所瞩目。

药用价值较高  雷丸是杀虫佳品,古往今来为中医药界高度重视。我国两三千家中药厂、西药厂大量使用雷丸生产中成药、新药、特药,品种已达千余种,对雷丸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此外,兽药厂用雷丸生产的新型驱虫药有500种以上,所需雷丸也在不断增长。

野生资源锐减  国内外市场所用的雷丸完全依靠野生品供应,目前人工种植尚属空白。自21世纪起野生雷丸的供应量呈逐年减少之势,减幅逐年加大,其中四川、广西等几大产区减幅已达60%。其主要原因是:主产区连续多年修路、开矿、建房、滥砍、放牧等多项举措破坏生长环境,以及多年无序采挖,加之雷丸生长在1200米的高山,采挖难度大,少人去采。

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资源逐年锐减,供需关系的一增一减,使缺口逐年加大。据业内人士估算,近年市场对雷丸的需求量每年约在70~100吨之间,但供给量只有40~50吨左右,缺口高达50%。同时,各地库存十分薄弱,后继乏力,更使供给雪上加霜。

据了解,由于雷丸供给出现缺口,库存无力补充,致使各类用户“无米下锅”,部分药厂只得停产、半停产、减产或转产。雷丸供需矛盾尖锐,已成定局,短期难以缓解,供应缺口将逐年加大,势必拉升逐年上涨。综上所述,雷丸的后市价格将在2009年的价位上继续上涨。后市价格预测为:2010年将上涨至85~90元,2011年有望突破百元大关。

相关链接

雷丸又名竹苓芝、竹苓、雷实、冷饭坨,为多孔菌科的真菌雷丸。药用部分为菌核,大小不等的球状或块状,内由许多白色菌丝扭结组成,附生于竹根、杂木树根上。

雷丸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等省区,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国内外市场。

雷丸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现代医学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明,雷丸含雷丸素,为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蛔虫、钩虫、阴道滴虫及脑囊虫等病也有较好杀灭作用。此外,雷丸还用于肝病、消化不良、小儿食积等病症的治疗。

作者: 佚名 2009-3-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