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解热镇痛类:去年整体低迷 新兴市场失利

来源:中国医保商会
摘要: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欠缺技术优势2011年全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量价齐跌,出口量为10。出口金额为4。出口均价为4。对传统市场出口大跌新兴市场风光不再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及北......

点击显示 收起

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欠缺技术优势

2011年全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量价齐跌,出口量为10.08万吨,同比下降24.76%;出口金额为4.54亿美元,同比下降47.66%;出口均价为4.5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0.43%。

对传统市场出口大跌新兴市场风光不再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依然是我出口的主要市场,累计出口金额占比达77.65%。较之2010年,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对亚洲出口金额下降44.26%,其中,对印度出口金额下降52.21%;对欧洲及北美洲出口金额分别下降53.43%和57%,其中,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下降58.86%,对美国出口金额下降58.83%;对新兴市场非洲及拉丁美洲出口降幅亦均达到30%以上。可见,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低迷。

经营队伍同比减少生产企业仍是主力军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经营企业共610家,同比减少42.67%。从出口金额排名前20位的企业情况看,17家为生产企业,出口金额占比74.53%;外贸公司只有3家,出口金额占比3.54%,反映出生产企业在这一产品上的经营优势。

从国内各省份的出口情况看,解热镇痛药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湖北位列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前五强,五省市累计出口金额占比高达87.99%,这说明我国解热镇痛类产品地区集中度较高,并且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四大支柱行情各异全年出口格局低迷

扑热息痛出口行情低迷,市场复苏尚待时日。受产能过剩及低价竞销影响,2011年,扑热息痛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全面下滑,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6.46%,其中,对尼日利亚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4.31%;对东盟主要国家泰国及越南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2.49%及32.67%。对新兴市场巴西的出口也大幅下滑20%以上,直接拖累2011年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行情走势。纵观近年扑热息痛出口市场,一直在无序竞争及低价竞销阴影中徘徊,产业优势几乎消耗殆尽,如不经重新洗牌,市场复苏遥不可及。

布洛芬主要市场优势不再,拖累全年出口行情。2011年,布洛芬对主要传统市场出口下降明显。其中,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44%,对印度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2.89%。由于欧债危机和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等原因,我国布洛芬的出口价格在主要出口市场已无明显优势,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后劲。

安乃近、阿司匹林出口量稳价增,非洲、拉美市场独领风骚。与扑热息痛、布洛芬差强人意的出口格局截然相反,2011年,安乃近、阿司匹林出口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安乃近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0.26%,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0.26%;阿司匹林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44%,出口均价同比增长7.31%,双双呈现量稳价升的局面。从出口市场上看,新兴市场成为亮点,其中,安乃近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5.17%,对拉丁美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9.59%;阿司匹林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67%,对拉丁美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6.25%。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安乃近及阿司匹林的出口已进入旺市期,究其原因,与主流市场需求旺盛、拉美经济的良势发展以及我出口企业对新兴市场的悉心培育密不可分。

寻找标本兼治的破题之举

2011年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市场虽有亮点,但总体情况令人担忧。我国主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品多用于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许多生产企业工艺陈旧、产品档次低,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在没有产品优势的情况下,企业间只能靠压低价格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趋紧-货源紧俏-价格上扬-扩大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如此循环往复,已成解热镇痛药行业发展之痼疾。

究其原因,与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多年来,我国解热镇痛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规模优势渐渐呈现,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有待确立。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靠的是新增生产线,盲目扩大产能,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只讲规模效益不讲技术优势,势必影响产业今后的发展,从而造成行业循环往复的价格大战,受损害的只能是中国的解热镇痛类药品产业以及自然环境。

多年的市场无序竞争已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异常薄弱,如何寻找标本兼治的破题之举的关键,在于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精、优产品,淘汰生产周期已进入衰退期的品种,向高端、特色原料药延伸,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只有这样,中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才有可能彻底走出市场低迷的困局。

作者: 杜红 2012-2-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