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市动态

家种黄芩有望走出低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郑智文家种黄芩自2006年产新以来,走动一直较畅,价格稳中趋升。家种黄芩发展缓慢,价格稳步趋升上世纪90年代以前,黄芩市场供应主要依赖于野生,由于野生黄芩供不足需,已经影响了正常的药用需要。90年代初黄芩便开始由野生走向家种,随着种植发展便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黄芩家种试种成功......

点击显示 收起

□ 郑智文

  家种黄芩自2006年产新以来,走动一直较畅,价格稳中趋升。目前山东、甘肃、陕西、山西产统货8~8.5元左右。该品种后市走势如何?
  家种黄芩发展缓慢,价格稳步趋升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黄芩市场供应主要依赖于野生,由于野生黄芩供不足需,已经影响了正常的药用需要。90年代初黄芩便开始由野生走向家种,随着种植发展便逐渐形成了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
  黄芩家种试种成功后,种植业发展依然缓慢,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其价格由1995年的4~4.5元,到1996年猛升到9元左右,新的货源一时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97~1998年黄芩价格进一步升至11元上下。
  多年高价刺激黄芩种植,价格回落
  由于黄芩持续多年高价,1999~2001年各产区便开始大面积扩种。2000年后大面积种植的黄芩陆续进入产新,随货源的大量上市,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经营商见货源充足多观望对待。由于货源走动不畅,其价格便由11元开始下滑,到2001年产新后价格落到6元左右,新陈货源积压,2002年价格再次下滑,最低价达4~4.5元。
  “非典”延长了黄芩低价周期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得正处于低谷运行中的黄芩一跃而起,价格瞬间升至10~12元,“非典”过后价格又回落到6~7元。“非典”无疑给低迷中的黄芩打了一针“兴奋剂”,2004年各产地又悄然扩大黄芩的种植,这无形中拉长了黄芩低价周期。
  黄芩生长期为2~3年,一般亩产量150公斤。自2003年“非典”后,黄芩价格一直徘徊在6~7元左右,连续三年低价药农种植积极性受挫,2005年黄芩种植面积便有缩减。
  中成药及提取物用量增大
  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近几年“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片、注射液”用量不断增加。同时黄芩甙、黄芩素提取厂鲜货需求量也在增大。据各产地报道,自黄芩产新以来,提取厂便在产地大量收购鲜品。仅山东一家提取厂在山西收购鲜品达2000多吨,湖南、广东几家提取厂也收购上千吨鲜品黄芩。
  家种黄芩库存随市场消化渐少,后市仍有望趋升
  从市场和各产地了解,黄芩尚有一定的库存,但是近两年由于鲜货需求量大,新货干品明显供不足需,只有靠陈货补充。经过多年市场消化,家种黄芩库存也逐渐下降。因此,家种黄芩在生产一时不能大面积恢复、库存随市场消化逐渐减少以及在人为的惜售囤积等因素下,2007年黄芩产新前价格有望攀升。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2007-3-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