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粮油涨价能否推动中药材价格上扬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近期,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扬,出现了5年来少有的野生品种稳涨,供求平衡品种微涨,短缺品种暴涨,供大于求品种产新也上涨的局面。面对这种变化,需要业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共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影响,拨开迷雾,揭去面纱,走出渺茫,以预测今年的中药材走势。一、粮油经济作物价格上升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今年下半年......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期,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扬,出现了5年来少有的野生品种稳涨,供求平衡品种微涨,短缺品种暴涨,供大于求品种产新也上涨的局面。面对这种变化,需要业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共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影响,拨开迷雾,揭去面纱,走出渺茫,以预测今年的中药材走势。
  一、粮油经济作物价格上升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
  今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粮食价格大范围涨价,尤其食油价格更是大涨幅惊人,同时,其它经济作物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浮。这种农产品价格回升的现象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所推动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反映,也是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近10年来,全国大规模的开发占用了许多耕地,农业种植面积的比例结构进行了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由最多时的15亿亩降到了14亿亩,粮食产量由5.8亿吨降到了4.5亿吨,今年产需形成了0.3亿吨的缺口,粮贱伤农,国家粮食安全又成了关注的重点。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粮食供求有可能形成拐点,改变其供大于求的矛盾,从而导致粮油价格上浮并诱导扩大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很多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又将发挥自己的优势,着力组织和推进粮食油料作物的种植,逐步而理性地减少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笔者在甘肃河西调查,许多干部和农民挚爱着他们的“粮田”,对于种植自己不熟悉但其效益确比粮食好的中药材总是想不通的,诸如这样的中药材新产区,一旦粮油价格上升,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压缩中药材生产。
  今年经济作物价格上涨的领头羊是棉花,农民出售的籽棉价格比2002年的6元(千克价,下同)翻了一番,2003年涨到了12元左右。敦煌、金塔、玉门、民勤等棉花产区长势好的收入超过了2000元/亩,差的也有17001800元/亩,比目前涨到5元多的小茴香收益还要高。据民勤县农业部门的同志介绍,棉花和小茴香所需土地和生产成本相差无几,比板蓝根还稍低,但后两品的收益远低于棉花收益。当地农民说板蓝根、小茴香收入低于经济作物黄河蜜(甜瓜)、葵花子和大板瓜子的收入。
  由此可见,2004年政府不会倡导,农民也不会扩大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盲目种植热将要过去,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下调将有助于库存的消化和价格的回升。同时,粮油其它经济作物价格上扬,对中药材价格上浮会产生积极影响,势必拉动中药材价位跃上一个新台阶,所以,对当前中药材价格上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药农、药商市场观念成熟
  中药材产销经营放开25年来,药农药商历经了风风雨雨,承受了很多欢喜和忧愁,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和行政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塑造下,他们走向了理智和成熟。“药农惜售”在近年的产销分析中已是常见的词,这是药农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价格意识成熟的表现。“惜售”减少了中药材大量集中上市和过低价格的抛售,发挥了稳定和提高市价的作用;“惜售”使浙贝母价升为100200元连续几年不能回落;“惜售”使三七、当归等产区十分集中的品种保持了很多年的价格相对稳定;“惜售”使严重供大于求的中药材品种很难看到过去的“低价位”。药农价低惜售是一种成本核算,是一定意义上的自我保护办法。
  丰收年价低吃进,欠收年价高抛出,这是中药材囤货经营的方式。近年许多家种中药材都处于产大于需、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压货的药商加强仓储保管,坚持低价不出,稍有自然灾害等机会便拉价上扬,如麦冬、太子参、山茱萸等都在运营中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价位。人为营造氛围、创造人气,并在人气旺盛的情况下拉动中药材某个品种价格上升或保持较长时间的高价,这已成为获取成功的一种手段,这种商业运营机制虽然有悖于产需供求左右价格的规律,但其作用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
  综上所述,药农药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为中药材价位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深入探讨研究、高度认识。
  三、“非典现象”对中药材价格上扬的影响
  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一战役中,中药材界为保证药材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时间虽然过去半年了,此景此情仍在我们的感慨中记忆犹新。但是,“非典”战斗中抗“非典”药材的需求急剧膨胀,公布处方药材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中药材经营者、中成药生产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组织和生产抗“非典”药材及药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激励和启发影响,我们就称之为“非典现象”吧,这一现象至今仍然影响着中药材界的思维和经营,对中药材近期价位上升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一是“非典现象”提高了中药材经营者的囤货意识。“非典”期间,中药材最赚钱,赚钱最容易的要数手上有货的人,只要囤积的药材品种对路,货少小赚,货多大赚,这使很多人产生了手中有货机会来了才能赚钱,手中无货机会来了再好也难赚钱的认识,以至“非典”过后,许多人仍然抓紧囤货,商业库存迅速上升。陇西在“非典”前,周转库存药材只有8000多吨,“非典”中大多外销,“非典”后一个月内库存上升到了1.5万吨左右,陇西时珍公司多年来一直满库,3000多吨中药材“非典”期间一销而空,人们担心长时间补不上库,可不到一周时间,八栋大库便装的满圆。由于经营者积极囤货,拉动了药材陈货的价位。
  二是小商小贩抬高了产新药材价位。下半年,许多药材产新以来,市场活跃,收购积极,鲜货在产地就被小商贩积极吃进,出现了少有的如黄芪、当归、党参、牛膝、木香、甘草等供大于求的品种产新上涨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小商贩在“非典”期间组织调运药材多数人都赚了钱,当时他们在药农手中低价收购的货运到市场已上涨到高价(短期内的供不应求形成了卖方市场),外地药商只要他们开口要价就买货。由于小商贩对产销信息掌握比较少,手中有钱的心头慌,所以他们放手吸货,因而对产新药材价位的升高着实发挥了作用。
  三是许多“非典”处方药材价格居高不下。抗击“非典”的确消耗了不少处方药材,许多品种库存大量减少以至出现了空虚。所以,在收购和囤积中,人们便偏爱抗“非典”处方药材。这类药材是市场最关注,也是人们最敏感的品种,新加坡出现了一例“非典”,这类药材马上购销活跃,价格上浮,可见人们的反映之快。随着这类药材的抬价收购和高价囤积,其成本上升,价位拉高,如板蓝根、双花、连翘、牛蒡子、桔梗、草果、白术、冬虫夏草等,都升上了近年来的新价位,而且这种情况还影响了其它药材品种。
  综上所述,中药材价位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后并在此基础上起伏运行,对此我们应有充足的认识。其内在和外在原因是在动态中形成,在变化中发展,只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得到比较客观而确切的结果。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