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生地浅析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生地,又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二、产地分布地黄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生地野生家种均有,家种使用率较高,现主要分布在河南的武陟、温县,习称怀生地,但近几年山西成为主产区,且产量之大约占全国的65%以上,山西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的襄汾、绛县、万荣、冀城、曲沃、垣曲、夏......

点击显示 收起

  生地,又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
  一、功效
  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
  二、产地分布
  地黄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等亦有分布。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县、沁阳、博爱;山西河津、芮城、永济、襄汾;山东成武、定陶、菏泽。另外,河北临漳、成安、肥乡、安平;陕西大荔、渭南、蒲城;广东澄海、翁源、增城、封开、英德、高州;广西贵县、横县、玉林、桂平也有一定产量。
  生地野生家种均有,家种使用率较高,现主要分布在河南的武陟、温县,习称怀生地,但近几年山西成为主产区,且产量之大约占全国的65%以上,山西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的襄汾、绛县、万荣、冀城、曲沃、垣曲、夏县、临汾、闻喜等县,河北邯郸的成安;陕西大荔等比较集中。
  三、生长习性、生长周期、采收方法及产新时间
  本品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生长周期为两年,其中一年为育苗期,一般采用倒栽法种植,10~11月采挖,亩产500千克左右,除净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干燥后即为商品。生地以条粗长直者为佳。本品易霉变、虫蛀。
  四、供销情况
  生地黄应用历史悠久,明代永乐3年开始运销国外,是国内药材市场上的重要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用药量仅居甘草之后。地黄商品来源于人工栽培,70年代以前,主要由河南温县、武陟、孟县、沁阳提供商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用量不断增加。70年初,河南地黄一度供不应求,为缓解市场供应,先后在18个省区引种地黄并扩大生产。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已自给有余,并能调出商品供应全国;甘肃、湖北等自给水平也有很大提高。40年来,生产发展很快,购销起伏增长,市场供应平稳,属于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品种。
  生地药性平和,寒而不酸,补而不燥,既清热凉血,又滋阴补肾,应用广泛,故为多种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据统计,共有80余个中成药处方中应用。如:六味地黄丸、四物合剂、大黄庶虫丸、更年安片等。近几年来,对地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更加深入,在方剂中地黄的使用比重明显增多,且多居主位。在保健食用方面,还研究开发出含地黄的清凉滋补饮料啤酒、地黄精、地黄茶、鲜地黄淹制的十香地黄菜、地黄罐头等。另外,地黄历来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药材,以量大优质而著称于世,行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1978年至1988年10年间,出口量就达860多万公斤,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如果国内外不出现特殊情况,地黄的出口量还会稳定增长。
  据业内人士统计认为,生地年销量在2万吨左右。过去主产河南温县等县,旧属怀庆府,故名“怀生地”,与山药、白菊、牛膝一起被誉为“四大怀药”。怀生地受综合因素影响,生产多年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近年山西的临汾、候马、运城大量引种,全国正常年产量约2万多吨,目前山西产量占65%以上,成为全国生地最大的产区。
  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种植,生产布局不尽合理,产销关系不太协调;价格不稳定引起生产起落较大;地黄品种退化,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传统产区选最佳适宜区,恢复和建立地道药材商品基地,巩固、提高老产区,有计划地扩大新产区;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育良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使产销协调发展。
  五、十年价格走势特点及分析
  综合生地13年来的价格变化,已经出现了三个变化周期,目前正处第三个周期的较高价位,目前尚不能确定这次高价期的峰顶价位。生地作为最常用的药材大品种价格变化虽较频繁,变化周期虽较明显,但其升降变化幅度较其它品种而言,仍显得较小。
  生地为家种药材,容易发展种植。1988年价高,刺激生产盲目扩大,价格低迷几年,产量又逐年滑坡,至1993年底因当年产不足需,价格微有启动,库存也逐年被耗用,社会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到1998年产新前升为8元(千克价,下同)。但由于1997、1998年价高,产量逐渐增加,至1999年落到4元以下,2002年产量正常,但库存仍大,销价与2001年持平。
  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韩国停止吸货,销量大减,价格逐步下降,2000年本应继续回落,但由于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产量大减,有人认为商机来临,开始囤积,使回落的速度放慢,到2001年又下降到4元以下。2003年上半年价格徘徊在4元左右,“非典”时期的非常行情曾达到10元左右,但这种行情不能参照。时至下半年,该品种适逢用季,走动加快,消化良好,加之今年产区天气异常,先是旱灾后有传闻受水灾影响,产量减少,当地农户及商家看好该品,纷纷库存,有大货商惜售,价格稳步上涨。目前混等货市价已升至6元以上,后市仍有多商关注。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