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走势点评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摘要:调查显示,从2006年起至2011年的6年间,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始终呈现销势活跃,购销两旺,销量增加,价格上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补益类药材购销量占到东北药市购销总量的40%左右。因此,补益类药材已成为多商关注的热点品种。进入2011年后,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继续成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重点品种之一。现将201......

点击显示 收起

    调查显示,从2006年起至2011年的6年间,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始终呈现销势活跃,购销两旺,销量增加,价格上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补益类药材购销量占到东北药市购销总量的40%左右。因此,补益类药材已成为多商关注的热点品种。进入2011年后,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继续成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重点品种之一。现将2011年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中的15个亮点品种的具体走势点评如下,供业界同仁和药农研究参考。

    一、总体动态

    据对2006-2011年1-9月份药市、中药饮片市场和大型药店、药材公司、药材公司、药材集贸市场以及中医院(所)等30余家用户补益类药材的购销动态调查表明,购销总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购销量占到药材总量的40%以上,畅销品种占到药材总量的35%,价格上涨品种占到药材总量的50%左右,大货成交顺畅,批量成交增加,小批量和零星交易显著上升,库存消耗加快,少有积压,行情不断上涨,涨幅年递增15%以上。进入2011年后,大货走动继续加快,部分紧缺品种(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百合等)供不应求,缺口加大,热点品种与亮点品种频频出现,85%的品种价格持续上涨。由于市场关注度提高,经营此类品种的商家明显增多,部分资金大户和游资开始对亮点品种囤积压货,一些药农惜售心理加重。因此2011年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的走势不会平静,将再起波澜。

    据对今年东北药市四大类(补气、补阳、补血、补阴)滋补药材的整体走势调查分类统计显示,在经营的54个品种中,销量增加,价格上涨的品种占到调查总量的85%;销量增加,价格平稳的品种占到调查总量的15%。其中有15个品种成为药市上的亮点品种和强势品种。现点评如下:

    1、人参(红参、白参、生晒参)

    功效 大补元气,补肾益肺,生津安神,是补益类的上品,东北三省为主产区。各类人参是药市上的主打品种,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同时还走俏食品、饮料、美容、保健、礼品等市场,东北药市需求量逐年增长,年用量以15%的速度递增。由于产量逐年减少,2010年产新量较往年减少40%,供需出现缺口,库存凸显空虚,致使南北客商不断入市争购,并抬高价格。目前产地已无大货供应各地市场,价格持续攀升。普通红参30支由2010年初(下同)的130-140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今年9月的250-260元;48支由95-110元,上涨至250-260元;64支由80-85元,上涨至180-200元;80支由75-82元,上涨至215-225元;红参直须由55-70元,上涨至175-190元;红参小抄由64-70元,上涨至170元;白参(带须)由90-129元,上涨至280元;生晒参由84-130元,上涨至290-340元。

    2、西洋参

    功效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需求增加,今年增幅超过15%,特别是馈赠用量较往年上升20%,东北产地上年减产,减幅约30%左右,供货略显偏紧,来货量较丰收年景减少15%左右,今年销势活跃,走动畅快,零星交易频繁,行情看涨,国产软支和硬支分别由180-380元和155-340元,上涨至320-450元和400-500元。

    3、党参

    功效 益气、生津、养血。东北三省有产,但产量极少,上年产新后产量锐减60%,来货减少,库存空虚,市场供不应求,大货多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等产区组织,今年用量递增10%以上,大货走动畅快,小批量成交增加,已成东北药市主打品种之一。由于产区严重干旱,减产幅度较大,入市量较往年少40%,导致市价连年上涨,今年价格暴涨,纹党、白条党价格分别由16-23元和15-17元,上涨至90-110元和80-100元。

    4、太子参

    功效 补气生津,为补气上品。东北不产,货源完全依靠安徽、贵州、福建等地供应。由于补气效果明显,很受东北各类用户青睐,纷纷入手,需求量递增20%左右,但由于产地减产,产新后不久有商入手囤积,加之产地距东北三省几千里之遥,好货大货均为产地药商“近水楼台”捷足先登。来货不足,而且运输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一路飙升,安徽统货由47-49元暴涨至 270-275元,贵州统货由51-52元暴涨至310-320元,最高时暴涨至370-380元,福建统货由50-52元暴涨至310-315元,曾一度冲高至360-370元。

    5、北沙参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量逐年增加,增幅达到15%,但因主产地受灾减产,种植面积下降,来货日趋减少,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加之庄家大户囤积,供应更加紧张,市价逐年上涨,河北产统货由22-24元上涨至25-27元。

    6、黄芪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本品列为补气诸药之首,年用量以25%的速度递增,大货交易逐年增多,批量和小批量走动加快,不断有用户入市探盘问价,每逢产新后便迅即囤积(备料)大货。东北虽有产出,但产不足需,库存薄弱,大货多从内蒙古、河北、甘肃等主产地组织,行情逐年小幅上涨,内蒙统货已由10~12元,上涨至28-30元,甘肃统货由10-13元,上涨至26-28元。

    7 、甘草

    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东北三省有产,但产量很少,不及需求的五分之一,大货多从内蒙、山西、甘肃、新疆等主产地组织。甘草不但大量药用,还走进保健、食品、饮料、烟草等领域,用量年递增30%左右,居各类药材之首。今年产地供不应求,缺口加大,行情不断上涨,家种毛草和条草(一、二等)分别由11-13元和13-16元,上涨至18-20元和25-28元。

    8、 巴戟天

    功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货源完全依靠广东、广西、福建等主产区供应。近些年东北三省药材市场和保健品市场用量增加,增幅超过15%,今年以来不断有药厂、药企和医疗单位以及患者入市选货,小批量与零星入手者明显增多,增幅在20%以上。但产地野生品枯竭,供需缺口已逾50%,东北各地少有库存,市价不断上扬,“两广”产巴戟天和 巴戟肉分别由42-47元和65-80元,上涨至80-88元和110-115元。

    9 、肉苁蓉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货源完全由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供给。今年产地严管滥采乱挖,来货减少70%,但药用和保健用年递增30%,来货不久便销售一空,礼品市场用量已超过药用市场用量的2-3倍,供需缺口加大,东北少有库存,价格连年上涨,淡统货由75~90元,上涨至140-150元,选货由120-160元,上涨至190-240元。

    10、 熟地黄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量逐年增多,年递增已超过15%,购销活跃,药厂、饮片厂、药材公司及中医院等不断进货,不少患者也来市上选货,来货即销,少有积压,行情逐年上涨,一、二等货分别由11.5-12元和15-16.5元,上涨至13.5-14元和17-18元。

    11、百合

    功效 养阴清肺、止咳、清心安神。东北三省各地市场用量年递增20%以上,但因南方产区供货已减少50%。加之东北少有库存,市场供需出现缺口,价格不断上涨,统货价与佳货价分别由16-18元和19-20元,上涨至50元和60元。

    12、麦冬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医药市场和保健食品市场用量逐年上升,年递增15%左右,已成东北市场畅销品种之一,近年产地供货不足,时有中断,价格逐年上涨,川统货和选货分别由31-33元和36-44元,上涨至85-95元和85-90元。

    13、梅花鹿茸

    功效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产地在东北三省,是东北地产“三宝”之一,为补阳类中的上品。由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医药、食品、礼品、出口等市场需求增加,年增幅已超过10%,外商订单上升,但近年东北养鹿业发展规模逐年萎缩,产量有所减少,价格开始回升,梅花鹿茸(二杠一等)由3900~4200元上涨至6400-7000元,二杠二等由2900-3200元,上涨至5500-6000元。

    14、冬虫夏草

    功效 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为滋补上品,市场需求已从要用转向保健、视频、礼品等多个领域,用量年递增20%以上,货源完全依赖主产地四川、西藏、青海供应,产地为保护野生资源,严禁滥采乱挖,导致货源枯竭,供货时有中断,供需缺口超过50%,价格连年上涨,青海产2200条由15-15.5万元上涨至18-18.5万元。

    15、阿胶

    功效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为妇科补血滋阴之上品,除药用外还成为保健、食品、礼品等市场的抢手俏货,用量递增20%以上,货源完全来自山东东阿集团,由于供给缺口超过70%,供应时有中断,拉升价格逐年大幅上涨,由430元上涨至1050-1200元。

    二、补益类药材未来走势分析

    市场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东北药市补益类药材未来走势称:有约90%的品种需求增加,增幅逐年加大,但多数品种东北不产,所需大货均从关内诸省供应,因主产地连年减产,库存空虚,后继乏力,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短期难以缓解,加之庄家大户和游资囤积,药农惜售,以及全国物价、劳务价格大幅上涨等多个因素,将进一步拉动价格继续上涨,这一态势已成为多商关注的焦点。

作者: 丁立威 2011-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