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半夏市场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摘要:1、市场需求现状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显示,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全国年需求量仅l50万公斤左右。从70年代至8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达3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80&mdash。l20万公斤。据对558个处方分析,半夏出现频率位于第22位。...

点击显示 收起

    1、市场需求现状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显示,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全国年需求量仅l50万公斤左右。从70年代至8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达 3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80—l20万公斤。据对558个处方分析,半夏出现频率位于第22位。另据资料显示,l983年全国有602家中药厂生产的187种成药中配有半夏。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患痰饮、咳嗽、胃病、肿瘤、痰核等病的高发群体,以半夏为原料生产的糖浆、冲剂、丸剂、片剂、浓缩颗粒及针剂等新品种剂型不断增加,同时出口量也逐年上升。我国半夏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对日本出口量较大,日本210个汉药制剂中有半夏配方的 46个,在汉药用量中居2l位。日本对半夏不仅药用,还制成药粥、药饮料等保健佳品。估计现在全国年需求量500万公斤左右,呈逐步上升趋势。

    2、野生资源枯竭

    半夏野生资源分布零星分散,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国半夏野生资源蕴藏量为1400万公斤(1983—1988年);60—70年代湖北省平均收购量200多吨;80年代下降到70吨。同期浙江、江苏、 安徽、云南等省平均收购量300吨;到80年代平均收购仅65吨;贵州省由230吨下降到30吨左右; 1987—l989年全国收购量(野生加家种)仅能满足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半夏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或疏林下,另外,农田中亦有生长,但随着深耕细作和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农田中的半夏已基本绝迹。山坡、溪边、林下由于垦荒种地、伐林等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采挖,其资源逐渐减少,目前濒临枯竭。全国不少野生半夏基地已几乎名存实亡。

    3、家种发展缓慢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半夏由野生变家种虽然获得了成功,但鉴于半夏的生物学特性较特殊,对土壤要求严格,一生中对光、水、温度、环境条件需求不一致,而以上条件和当时天气又紧密相连,所以,半夏人工栽培技术含量较高,一般没有多年栽培经验和参加专门培训的药农是不能掌握其栽培技术的,大多栽培者产量低而不稳定。加之该品种投入高(高水肥、种茎多,栽种、管理、刨收费工多),因此,截止目前,人工栽培半夏受栽培技术的限制,与其它中药材种植品种相反,家种半夏在现实和今后几年内是不能左右市场的。

    4、前景分析预测

    目前全国野生半夏年产量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预计约20至30万公斤,若遇上干旱年份或局部严重水涝灾害产量会更少。山东省菏泽市是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的栽培地区,但因受自然条件限制,进入新世纪后,该地区每年夏秋发生洪涝灾害,使大批半夏出现病毒病、猝倒病和根腐病,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农民工的大量转移,因此,该地区半夏栽培面积逐年减少,目前只有小面积零星种植。预计该地区年产量约10万公斤。随后发展的以山西省新绛县为主的半夏栽培基地发展比较稳定,但因连作重茬,病虫害严重,产量也呈下降之势。目前该地区年产量约25万公斤;以甘肃省西和县为主的半夏种植基地目前年产量约20万公斤;河南省禹州市近年新种植基地原预计产10万公斤,因受夏末至秋长期阴雨连绵,造成严重减产,其产量约2万公斤;全国其它所有零星种植年产量约30—40万公斤。野生加种植目前仅能满足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供需缺口之大,在常用中药材品种中实属罕见。随着我国世贸组织的加入,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全国中药厂都实施GMP标准认证,饮片厂也要按GMP标准生产,加之今后打假禁伪力度的加大,以水半夏(犁头尖)代半夏不久将被淘汰,半夏必然身价倍增,预计今后几年内半夏将继续紧缺。
 

作者: 李磊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 2012-2-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