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百合产销两旺 行情持续上行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摘要:百合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品种,历史悠久,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闻名国内外市场。值得提及的是百合自2006年至今10余年来,历经低价、缓升、稳定和上涨等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并与2010年进入价格上涨期。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在全国药材市场疲软价格走低的不利条件影响下,百合行情不但没有卷入降价行列,反而逆势上行......

点击显示 收起

    百合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品种,历史悠久,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闻名国内外市场。近年用量已增至十多万吨,是个颇为引人瞩目的热点品种,更是药材、食品、保健、蔬菜出口等几大市场角逐的重点品种,畅销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值得提及的是百合自2006年至今10余年来,历经低价、缓升、稳定和上涨等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并与2010年进入价格上涨期。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在全国药材市场疲软价格走低的不利条件影响下,百合行情不但没有卷入降价行列,反而逆势上行,产销两旺,行情一路走高,更加引起众多商家的密切关注。众商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百合市场现状与后市走势,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报道与分析这方面的商情,供有关行业和药农研究参考。

    百合产销现状分析

    药材、食品、保健、蔬菜和出口等几大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国内国际诸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10年百合进入上行通道,产量与销量双双增长,销势活跃,行情大幅上扬,由2009年的16元(千克价,统货,全国平均价,下同),上涨至2010年的30元,引起市场震动。2011年下半年尽管药材市场疲软,部分品种价格走低,但百合却逆势上行,呈现出人气活跃,产销两旺,供需缺口,价格大幅上涨的良好态势。进入2012年,百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产销继续活跃,需求持续增加,产量持续减少,行情居高不下。

    百合缘何产销两旺逆势上行?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  用途拓宽,销量增加。首先,百合治病应在千年之上,干燥地下鳞茎供药用,主治阴虚久喘,痰中带血,肺结核咳嗽,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脚足浮肿等症,是我国一味传统常用大宗药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千家制药企业以百合为主要原料大量开发生产了数百种(规格)新药、特药和中药饮片,如:百合固金丸、双花百合片、虫草百合丸、百合枣仁丸、百合莲子口服液、昂诺百合胶囊以及百合颗粒饮片、精包装百合饮片等等。与此同时,医疗单位大量用百合处方,广大城乡民众还将百合用于验方、偏方、单方中。我国药用百合数量在逐年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为1000吨左右,2004年上升至1600吨左右,2009年再升至2600吨,2010-2011年已升至2800-3000吨,预测2012年将升至3500吨左右。其次食品用百合已逾万吨。百合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多种生物碱、蛋白质、脂肪等,久食有益健康。我国广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百合已成为百姓必备的食用品种之一,食用量连年增长。同时,我国数以万计的食品加工企业用百合开发生产了几万种传统食品和新型食品,诸如八宝粥、百合营养粥、百合月饼、百合点心、百合干、百合粉以及百合饮料、百合药酒等,每年所用百合已超过5000吨左右,居全国之首。再次,百合还大量用于生产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每年所用百合量在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已由2000年的百余吨,增长至2010-2011年的1000吨以上,预测2012年将达到1500吨以上。最后,鲜品百合做为蔬菜已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年用鲜百合保守估算至少在50万吨以上,同时,居民还大量使用百合干、百合粉加工菜肴。百合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我国加入WTO以后,百合出口量与日俱增,市场份额增加,连年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北欧等国家;港澳台市场每年也大量从内地进口,而且数量可观。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出口的鲜百合已超过10万吨,百合干、百合粉已逾千吨。

    二是产不足需,供需缺口。早年,多以野生百合供应市场,由于多年无序采挖,野生资源日渐匮乏,目前,已少见“野百合”。近年,人工栽培百合在大江南北兴起,主产区有江苏、浙江、湖南、甘肃四省,次产区为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陕西、宁夏、云南等省区也有少量产出。由于百合价格连年上涨,极大地刺激了产区与次产区广大农民扩大种植百合的积极性,虽然种植面积难以做到准确统计但据业内人士估算,2008-2011年4年间百合种植面积至少增长1-2倍。换言之,百合产量至少同步上升1-2倍。但从市场需求来看,需求速度超过种植速度,即:产不足需。据有关媒体报道,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以及港澳台等市场所需鲜百合、百合干、百合粉的数量每年至少递增15%,几十万吨鲜百合源源不断地流入上述地区,但市场仍供不应求,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缺口量至少在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我国各地种植百合面积呈不均衡之势,即:一方面皖、湘、赣、鄂、重庆等五省市的百合种植面积急剧增长,产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其它产区如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河南、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等次产区百合种植面积在逐年缩水,尤其是东北三省少见有药农在种百合,同时多个产区受灾减产,更使产量雪上加霜。少数产区的曾展与多数产区的减产,两地比较,减产大于增产。与此同时,由于百合价格上涨,涨幅较大,部分产区药农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大量惜售留种,加工干品也少。多种矛盾加剧了百合供需缺口在连年扩大,2011年缺口在20%左右,预测2012-2013年百合供需缺口将扩大至30%左右。

    三是库存空虚,后继乏力。百合减产,供需出现缺口的商情迅即传到终端用户,于是众多用户纷纷赶往主产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采购大货,而且数量较大。据悉,上年至今主产区的大货基本消化殆尽,库存所剩无几,每个省区的库存估算最多在1000吨上下。然而距2012年产新尚需时日,随着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国内市场的供货更加紧张,为下半年价格再涨埋下伏笔。

    四是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几年来,我国整体物价及工值大幅上涨,导致百合的生产加工成本费用“水涨船高”。据产地调查统计表明,百合生产过程的十几个环节,如租地、人工、水、电、煤、油、化工材料、农药、化肥、加工、包装、运输等价格均在同步大幅上涨,平均涨幅高达40%左右,部分成本项目的涨幅已逾50%,所以百合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当在情理之中。

    五是资本介入,炒家囤积。由于各地百合货缺价扬,极大地刺激了资金大户、游资进入药材市场、保健、食品和蔬菜等市场,吃进大货囤积,待价而沽,也助长了百合逆势上行。

    百合逆势上行  价格持续上涨

    综上所述,百合市场诸多利好助推下,整体逆市上行,价格连续多年上涨,是市场上的一枝独秀。据对药材、蔬菜市场调查显示,2004年百合价格开始走高后,到2012年已连续9年上涨不止。在药材市场上,百合价格一路高歌,由2003年的6元(统货,平均价,下同),上涨至2004年的10元,2006-2009年连续上涨至16元,2010年再升至30元。进入2011年价格持续大幅攀升,统货价格已升至58元,佳货价格高达65元,涨幅是2003年的10倍。2012年伊始,百合价格继续小幅上涨,由于库存薄弱,后继乏力,加之产新尚需几个月,市场用量居高不下,而且目前正是百合销售旺季,供需缺口扩大,拉升价格上涨至58—62元(统)和64-70元(佳货)。与此同时,在全国蔬菜市场上的价格也与药材市场上的价格并肩上涨,涨幅较大,2009年之前,鲜百合售价仅为6-10元(千克价,下同),2010年上涨至10-14元,2011年继续上涨至16-20元,到笔者发稿时已涨至18-22元。此外,干百合片、百合粉的价格也在同步大幅上涨,品均涨幅在40%左右。

    百合后市(2012-2013年)走势展望

    市场走势证明,百合野生资源枯竭,家种面积减少,即或扩大种植面积,也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百合后市上行通道已经打开,畅通无阻,逆势上扬,后市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价格持续上涨将成定局。

    主要依据是:2012年国民经济稳中求进,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国民经济将整体向好,世界经济动荡程度减弱,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医保、新农合等有利医药行业发展的新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药材、食品、保健、蔬菜以及外贸出口等市场对百合的需求量只增不减,但百合产区的供应量难有大作为,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短期内不易缓解;此外,全国物价、工值上涨,药农惜售,药商囤积,庄家操盘等诸多因素,将成为百合继续上涨的助推器,据此肯定:百合后市价格将继续上涨,2012年统货与佳货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上涨至65-70元,2013年统货与佳货将在2012年的价位上继续上涨至70元和80元,同时,也不排除价格暴涨百元的预期。

作者: 丁立威 2012-2-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