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家庭药箱辨药识药

草——宜药疗疾主神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入)。关于《神农本草经》的得名有一个传说,据《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hellip。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古人认为《本经》的作者......

点击显示 收起

  甲骨文中的草就像是一株初生的小草,金文当中也还是这么写,后来渐渐演变出了两棵表示并列的草,到了石鼓文出现了四棵草    ,当中还夹有声符“早”,秦篆把下面的两棵草给省略掉了,形成了“艹”、“早”结合的式样,这就奠定了楷书“草”字的基本格局。

  “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本草”是中药的代称,虽然在药物中,动物类和矿物类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也很多,但是占绝大多数的是草木之属。植物的种类繁多,采撷方便,所以常用“本草”来指代全部中药。《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入)。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干地黄等;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有的能祛邪抗病,如当归、麻黄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

  关于《神农本草经》的得名有一个传说,据《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古人认为《本经》的作者是神农氏。历史学家们对神农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神农指一个人,或者说神农与黄帝其实是一个人;有的说是两个人;有的认为是主持稼穑的神祗,或主管农事的官员;又有人认为是一个氏族的总称。总而言之,是当时百姓中的圣贤,被崇拜的偶像。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本经》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非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所以《本经》上冠以神农二字,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神农本草经》自问世以后一直广泛流行,直到唐末宋初才渐渐失传。它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代本草医药专书,都是以《本草经》所载药物为基础增添修订所成的。如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直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无一不是从《神农本草经》发展而来。

  这其中又以《本草纲目》的成就最大,明代大家王世贞赞扬它:“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分为16部、62类,收录药物1892种,药方11096条,附图1092幅。全书仅收录植物药就有881种,在书中,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类,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9类。每一类的每种草药,又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别名、用法等等,如我们中药最常用的“甘草”,书中收录的别名就有“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多种,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很多国外的草药。《本草纲目》称得上是一本草药百科全书。

作者: 2009-5-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