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家庭药箱辨药识药

物美价廉的补益佳品——山药

来源:东方药膳
摘要:山药,又叫淮山药薯蓣,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的块状根。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历代医家视山药为理虚之要药,目前沿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等配方中,皆重用山药。现代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

点击显示 收起

  山药,又叫淮山药薯蓣,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的块状根。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医病的良药。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早在《神农本  草经》中,就载其有“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功效,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功用概括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五个主要方面。历代医家视山药为“理虚之要药”,目前沿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等配方中,皆重用山药。

  现代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其中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帮助食物中淀粉消化。山药中所含的黏液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护动脉血管,阻止过早硬化。并能防止肝、肾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性病的发生,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关节腔的润滑。用山药水煎剂给小鼠灌胃,可以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糖尿病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并可对抗由肾上腺素或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临床上用单味山药大剂量水煎代茶饮用,或配知母、天花粉、地黄等,对糖尿病有肯定的疗效。研究还发现,山药中含有与人体分泌的脱氢表雄酮结构相似的物质,对人体有增强免疫功能,活化神经细胞、提高记忆和思考能力,调节神经、镇静安眠,防止骨骼和肌肉老化.调整体内激素分泌而减肥等多种有益作用。

  以山药为主的药用、食用方法很多,现举例供参考。

  1、治脾胃虚弱:鲜山药200g,大枣30g,粳米适量,煮粥加糖调服。用山药配扁豆、莲米等煮粥亦可。脾胃虚弱小儿患者,可用炒山药5-10g,炒扁豆、土炒白术、鸡内金各3—5g,水煎服。

  2、治小儿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山药研碎过筛成细末,用时加冷水煮成糊状服。l岁以内每次5-10g,1-2岁每次11-15g,2—3岁每次16-20g。能获得腹泻停止,尿量恢复及迅速纠正脱水的效果。

  3、 治噤口痢:痢疾饮食不进或呕不能食,山药半生半炒,研为末,每服7.5g,米汤送下。

  4、小儿消化不良:山药10g,车前子4g,水煎服(6个月以下小儿剂量减半,2岁以上加量1/3)。脱水者可用山药30g,加清水600mL,煎煮滤汁约500mL,加人白糖或葡萄糖10g食盐0.5g,混匀溶解,频服。

  5、小儿厌食症:山药200g,酒糟曲150g,茯苓100g,丁香20g。上药研成极细末,过筛,装瓶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15g,饮后 温开水(可加少许糖)调服。

  6、遗尿:炒山药125g,研末备用。每天3次,每次6g,温开水冲服。若遗尿严重或肾气虚弱者,可加太子参焙干研末,与山药合匀服用。也可用山药150g,乌药30g,补骨脂50g,桑螵蛸25g,大青盐50g,研细末,炼蜜为丸,制成30丸。每服l丸,1日3次(10岁以下减量1/3),连服20-30日。

  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山药4000g,白扁豆2000g,桂枝、生姜各550g,白芍2000g,甘草550g,白糖2000g。前3味药粉研成末,生姜、白芍、甘草3味药水煎2次浓缩成膏,混合制粒烘干。每服9g,1日2次,开水冲服。

  8、肝硬化腹水:山药50g,生薏仁50g。煮粥食用,每天2次。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或伴低蛋白血症等,进展期或恢复期,均有良好效果。

  9、妇女闭经:生山药、炒白术各30g,生鸡内金15g,当归、白芍各12g。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10、白带:淮山药、白术、花生仁各250g。共炒焦研细粉,加红糖200g,调匀备用。每次口服30g,每天3次。带下色黄有秽臭气者,方中可加入黄柏粉150g。

  11、溃疡性口腔炎:山药20g,冰糖30g,置容器内,兑人适量温水,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滤液后重煎1次。两次药液混匀,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12、治冻伤:山药(鲜品)30g,白糖15g,混合捣烂成泥状,外涂患处,日2次。

 

作者: 2009-7-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