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来源:来宝网
摘要:[摘要]目的:考察影响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因素,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挥发油含量测定法及GC—MS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以及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等因素对广藿香挥发油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均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考察影响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因素,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挥发油含量测定法及GC—MS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以及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等因素对广藿香挥发油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均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有影响,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则对其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制订广藿香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时必须考虑原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广藿香;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4)01—0028—04

    中药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后传人我国,主要以栽培为主。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和湛江地区均有栽培,海南和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药材商品按产地不同可分为石牌藿香、高要藿香、湛江藿香和海南藿香4种 。广藿香是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同时也是著名成药“藿香正气丸(水)”的重要组成药物。为了有效控制广藿香药材的质量,几年来作者分别对不同产地广藿香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 特征进行了比较,同时还采用了GC.MS法对广藿香21批次样品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建立了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 ,为广藿香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然而,影响质量的因素考察是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进行研究的项目。为此,本研究针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以及施肥、农药施用等因素对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及前处理方法
1.1 实验材料
    由各地采集来的广藿香原植物分别为牌香(采自广州市)、肇香(采自高要活道)、湛香(采自吴川长岐),南香(采白海南万宁),经华南农业大学徐祥浩教授鉴定均为广藿香P.cablin。将这4种栽培类型的扦插苗同时栽植于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广藿香GAP实验基地。每个类型栽植1个小区,随机排列,5个重复,小区面积为92.5 m2,周围设保护带,小区间设保护行。广藿香油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实验中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商品,纯度为分析纯。
1.2 实验用肥料和农药
    生物有机肥选用的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使用的九隆升生物有机肥系列,该肥料主要以.发酵鸡粪为载体,有机质含量85%以上,含氮磷钾无机总养分为10%含少量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选用的是大连产好普牌高效生物免疫杀菌剂,主含低聚糖类物质,施用后可使植物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3 前处理方法
    实验材料除了在加工方法研究中处理不同外,均按传统采制方法(日晒-夜闷-日晒-反复至干)处理,备用。

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1 仪器
    岛津GCMS—QP 500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产)和挥发油提取器(上海产)。
2.2 色谱条件
    GC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型号GC—DB一1(0.25 mill×30 m);进样口温度250℃;接口温度230 ℃;载气氦气,流速1.3 mL/min;柱前压80kPa;升温程序柱温60℃,3℃/min -l40℃,1℃min 一160℃,10℃/mil-280℃,保持5~20min;分流比60:1;进样量1.0 uL;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合物相对含量。MS-EI源(70 eV),双灯丝;质量范围40~400 alnll全程扫描;扫描间歇1.0 s。
2.3 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D甲法操作。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上述提取的挥发油和广藿香油对照品,用乙醚稀释l0倍,即得。
2.5 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数据均为3次的平均数,其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平均值的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地栽培类型对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的影响
    分别对4种不同产地栽培类型样品测定其挥发油含量,含量结果见表1。随后按相同色谱条件对4种样品进行GC.MS全程扫描。其挥发油色谱图结果见图1。本实验选取其中的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为主要指标成分,其含量为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得出的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见表2。
3.2 不同生长期对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的影响
    考虑到不同生长期可能对挥发油的含量有影响,因而对不同生长期广藿香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见图2和表3、表4。

表3 不同生长期广藿香(牌香)的挥发油含量的变化
( ±s,n=3) mL/100 g
月份 挥发油含量 月份 挥发油含量 月份挥发油含量
7 0.39 4-0.02 l0 0.28±0.O5 l 0.27±0.03
8 0.32 4-0.04 l1 0.29±0.02 2 0.26±0.05
9 0.28 4-0.05 l2 0.35±0.02 3 0.21±0.05
表4 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牌香)所含广藿香酮、广藿香醇
含量积累动态( ±s,n=3) %
3.3 不同加工方法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为了考察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本文分别比较了4种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中可以发现,传统加工方法挥发油含量最高,传统方法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加工方法对广藿香(湛香)药材挥发油的影响( -e s,n=3) mL·100 g
加工方法 挥发油含量/mL/100 g )
白天阴干晚上堆闷
白天及晚上均置露天晾晒不堆闷
白天晚上均置遮阳网下阴干不闷
白天晒、晚上堆闷(传统法)
1.34±0.16
1.58±0.11
1.34±0.04
1.64±0.12
注: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4 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生物农药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为了考察生产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是否对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有影响。将有机肥料按每567 m2施用100,150,200 kg分为低、中、高浓度。另将生物农药按每亩施用稀释1500,800,500倍分为低、中、高浓度、并分别测定了施用后药材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6。所得各组数据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4 小结与讨论
4.1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不同产地栽培类型、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等因素对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的影响。通过具体量化的比较,有利于了解广藿香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有多大。为制订广藿香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4.2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栽培类型和不同生长期对广藿香挥发油以及主要成分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加工方法对广藿香挥发油总含量也有一定影响,而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4.3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不同产地栽培类型的广藿香药材中总挥发油的含量以南香为最高,而牌香含量最低,而在表2中可以发现油中主要有效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则是牌香最高,南香最低。结果正好相反。此结果说明挥发油的含量高低并不能真实反映广藿香药材质量,根据传统的经验认为牌香商品质最佳,因而,建议在制订药材标准时可考虑单用广藿香酮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作为质量检测指标。也可考虑用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二者在油中的总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因为表2中二者总含量的排序与经验认为的品质排序正好吻合。此外也可考虑取酮醇量之和或含氧组分的含量等指标。
4.4 从图1中可以发现广藿香(牌香)的有效成分广藿香酮含量在12月份时达到最高值,因而,此时间可以作为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的参考值,至于规范化种植后的广藿香药材采收季节的确定尚需考虑诸如产量和非挥发油成分变化等因素。这些将作为下一步分析研究的内容。此外,图1中还可发现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在不同生长期中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并略呈对称状。这2种成分是否具有相互转化,共同消长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耀南,刘明,刘俭,等.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226.
[2] 李薇,刘乡乡,潘超美,等.不同产地广藿香花的观测和比较中药材,2003,26(2):79.
[3]李薇,刘乡乡,潘超美,等.不同产地广藿香特征的观测和比较.中药材,2002,25(7):463. [6]
[4]魏刚,符红,王淑英,等.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中成药,2002,24(6):407.
[5]魏刚,李薇,徐鸿华.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中成药,2003.25(2):91.
[6]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等.中药志(Ⅳ).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8.

作者: 未知 2008-4-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