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不能忽略中药饮片挥发性成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仔细分析研究上方5味中药的成分,发现贯穿着方剂的一个主脉就是可随水蒸汽一同被加热蒸溜吸入体内的挥发性成分(可以嗅出的中药基本成分:芫荽中的芫荽醇、苏叶中的紫苏醛、霍香中的甲基胡椒酚、陈皮之柠檬烯和砂仁之龙脑)。由此可以看出,此吸入治疗中所吸的是药物的挥发性成分。中药煎煮降低有效成分众所周知,汤剂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先看一病案:王张氏怀孕六周,呕吐不止,水米不进,看了多名医生不见好转,俱说药力无功。后经人引见,找到了以祖传吸气治病名噪一方的朱小南大夫。经切脉问诊后,开了一个方子:鲜芫荽1把,苏叶、霍香各3g,陈皮、砂仁各6g,共3剂,嘱煮热气吸之……3剂吸完,病情大有好转,不吐而可服稀粥。
  此热气何以有如此之效?仔细分析研究上方5味中药的成分,发现贯穿着方剂的一个主脉就是可随水蒸汽一同被加热蒸溜吸入体内的挥发性成分(可以嗅出的中药基本成分:芫荽中的芫荽醇、苏叶中的紫苏醛、霍香中的甲基胡椒酚、陈皮之柠檬烯和砂仁之龙脑)。由此可以看出,此吸入治疗中所吸的是药物的挥发性成分。
  中药煎煮降低有效成分
  众所周知,汤剂是中药主要服法之一,但煎煮中药除繁琐外,满屋的药味令人生厌,这药味就是随水蒸汽蒸发的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徐德生教授指出,中药绝大多数含低比重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在高于20℃的常温下就可挥发。他同时强调,药材固有的气味(四气五味)是其中所含的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是治病的主要药效物质,如散失则减低疗效。中药在加热时特别是煎煮的过程中(加压煎煮、浓缩、干燥的温度则更高,更易破坏成分、促使成分挥发),气味跑了,药效就大打折扣了。张兆旺教授等人也说,由于煎煮等受热时间过长,某些有效成分含量会降低23%~94%。除了以上病案的吸入疗法外,传统的薰洗、熏蒸疗法也是利用中药低比重等挥发性特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但实际应用时,有的人将细辛的用量用至规定量的5倍、10倍甚至更多。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差距呢?大家知道,西药拿到手合格就是合格的,而中药却不一样,饮片拿到手是合格的,制成汤剂后可能是不合格的。以细辛为例,已知其所含有效成分有10种以上,而挥发性成分占绝大多数,用法上要求武火久煎,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一起被蒸溜挥发殆尽,作用还能剩多少?多服当然无大碍。将麻黄30g加水500ml煎煮至沸后30分钟,收集全部蒸溜液测定其中麻黄碱,它的含量是汤汁中的数倍。
  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
  分析收集煎煮时的蒸溜液,其中的成分囊括了大多数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内酯等等。在临床应用中,通常并没有利用起来。挥发性成分在植物中分布极广,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中药各科目类药材大都含挥发性成分,如松科、柏科、散形科、麻黄科、唇形科、芸香科、五加科等,常用中药各种花类、芳香类、辛味类药,如当归、白芷、川芎、白术、肉桂、枳壳、麻黄、陈皮、荆芥、细辛、薄荷、藿香、佩兰、砂仁、香附、厚朴、莪术等。特别是中药各方剂中,不含挥发性成分的几乎绝无仅有,如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杏仁,大承气方中的厚朴、枳实,大建中方的川椒、干姜,四君子中的人参、白术,三子养亲汤中的三子等等。这些活性成分损失了,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中药治病由于受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成分不可控、服用繁锁以及保管、调剂等不易现代化操作问题)而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成分不可控导致的低效。古神农尝百草是限于当时生产水平,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化学物质,更不能检测成分,所以只能靠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嗅和尝的方法确定药材之气味,大体掌握药材的性质,推测出治疗范围,再在临床加以验证;这气味在中医属四气五味,在西医则属化学成分。为什么嗅、尝可测出药物性质呢?原因是由气味的特性决定的:(1)气味是易挥发的、鼻子可嗅出的挥发性物质;(2)气味和功效的内在联系(药理性质)不但是中药药理药效基础,而且是发生快速作用的前提。现在中药应用中大都不能确保四气五味(气味),且很多书把气味作为一般的挥发性成分,又把挥发性成分等同于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把它的作用只归结于驱风健胃、芳香剂等。这完全是片面了解四气五味,我们应遵循先人嗅、尝摸索出来的以气味和病证对号联系的传统应用方法,掌握其性能,监测其质量,明其走向,究其治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