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G蛋白偶联受体为新药研发打开新天地

来源:www.cpia.org.cn
摘要:导读:因为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G蛋白偶联受体(GPCR)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到了公众的视野。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不仅让科学家了解了众多的人体生理现象,在提高药物效果、筛选有效药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Kobilka),表彰他们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工作。G蛋白偶联受体对公众或许是个生词,对生物化学和药学家却绝对是......

点击显示 收起

导读:因为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G蛋白偶联受体(GPCR)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到了公众的视野。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不仅让科学家了解了众多的人体生理现象,在提高药物效果、筛选有效药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J.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K.Kobilka),表彰他们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工作。G蛋白偶联受体对公众或许是个生词,对生物化学和药学家却绝对是个热词。如今几乎一半的药物与它相关,它还将引导人类发现更多药物,它的家族有上千个成员,迄今解析了14个成员的结构

G蛋白偶联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表面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

人体“通信兵”分布广

当你兴奋或恐惧时,体内会分泌β-肾上腺素,让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而β-肾上腺素如何刺激相关细胞,就靠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来传导。这位“蛋白信使”一旦接收到β-肾上腺素的信号,便立马与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通知”细胞们该干什么了,进而引发一连串的生理反应。

1968年起,此次获奖的莱夫科维茨正是通过β-肾上腺素,追踪到这种体内的“通信兵”。而事实上,它们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而且每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都只接受一种信号源的“命令”,总共有约1000种。

另一位获奖者科比尔卡,曾于上世纪80年代加入莱夫科维茨的研究团队,他运用创新方法,揭示了与β-肾上腺素相对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吴蓓丽形象地比喻说,这类受体的三维分子结构就像7根“弹簧”扎成一捆,但“弹簧”们的排布位置则是各异的,也是瞬息万变的。“正是受体的不同结构决定了其不同功能,其结构解析难度极大。”

三维结构又竞又合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