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 散风牵正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有的人夜间睡觉时因吹过堂风,早晨起来就发现嘴歪了,这便是患了面神经炎。本病实际上是人体颈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为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不分季节。
面神经炎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常于受凉或受冷风吹拂后发作,故通常认为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通常是急性发病,往往在晨起时发现嘴歪,漱口时口角漏水,进食时食物积存于一侧齿龈间,不被发现。多数是一侧面肌受累,两侧同时发病的少见。约半数人发病前有耳后或乳突上方疼痛,并向后枕部扩散的前驱症状。经数小时或1-2天后才感到患侧面部僵木,口眼歪斜。由于患侧表情肌瘫痪,而见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额,扬眉,鼓气和吹哨。眼裂扩大,流泪,眼球转向上方,可露出角膜下白色巩膜,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肌肉牵向健侧。有时因受损部位较高,还可出现病侧舌前半部味觉障碍和听觉
过敏现象。面神经炎患者中,约80%可在1-2周后逐渐好转,经1—2月完全恢复,也有需3-6个月者,严重的l年以上也难恢复,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因此,应及时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侵袭,气血痹阻于经络所致,并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常用牵正散治疗,急性期也可用经验方:
制白附子6g 僵 蚕9g 白 芷9g 全 蝎3g
地 龙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药渣趁热用纱布包好,敷熨患侧,可增加药效。
近年有医家根据面神经周围水肿受压迫的病理改变,主张清热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肿,提高了疗效。凡面神经炎具有咽痛红肿或耳后茎乳突压痛者均可服用本方。经验方:
金银花30g 连 翘25g 薄 荷10g 牛蒡子15g
生地黄20g 大青叶20g 地 丁20g 山豆根10g
板蓝根30g 芦 根3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30g
玄 参30g
水煎服,每日2次。发病1周内服用为好。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后,则可选用:
生黄芪15g 当 归12g 赤 芍12g 川 芎15g
生地黄30g 红 花10g 地 龙12g 全 蝎6g
僵 蚕12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除内服药外,还可以配合外用药提高疗效。急性期取
自芥子10g 全 虫6g 白附子10g 僵 蚕10g
蜈 蚣3条 黄 芪55g 防 风10g 连 翘10g
桅 子10g 桃 仁10g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时用少许面粉、鸡蛋清、白酒将药粉拌成糊状;用红花油搽剂将阳白、太阳、牵正、颧?、地仓、颊车、风池搓红;或用热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将上述穴位按摩后,每穴以6g左右的药物置于直径5cm的伤湿止痛膏上或胶布上,将药固定并贴于穴位上。敷药后面部即有紧抽、牵拉、发热的感觉,一般持续2—4小时。每日更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以痊愈为度。恢复期可取嫩桑技30cm.槐枝60cm,艾叶、花椒各15g,煎汤频洗面部,先洗患侧,后洗健侧,疗效可靠。
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常用热水洗脸,井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
作者:
佚名 200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