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人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由胚肝和卵黄囊产生的,通常从胎龄6周开始出现随胎儿发育逐渐增加,11-19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4毫克/毫升),以后很快下降,出生后1周仅余微量,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降至正常以下。甲胎蛋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维持妊娠所必需的一种α1-球蛋白,它起着保护胚胎不受母体排斥的重要作用。
血清甲胎蛋白正常值:<20微克/毫升。
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很少,当肝细胞恶性变后,又趋于低分化,重新获得合成此种蛋白的能力,使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因此甲胎蛋白可作为诊断
肝癌的一个血清学指标。一般认为:AFP甲对流免疫法>500微克/毫升持续4周以上或AFP>200微克/毫升持续8周,在排除其他引起AFP增高的因素后,综合定位检查可诊断为肝癌。另外,AFP还可以作为肝癌术后的一个复查指标。正常情况下,在肝癌术后3.5-5天血清甲胎蛋白明显下降。化疗有效时血清甲胎蛋白也会下降,如下降后又复上升,可能为肝癌复发。
但甲胎蛋白阳性不是肝癌所独有的,其他组织的一些
肿瘤,如胃癌、畸胎瘤、胰腺癌、结肠癌等以及妊娠期,甲胎蛋白也可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时甲胎蛋白也可见到阳性结果。据统计,大约40%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可见阳性,但一般水平较低,在50-400u?gml之间,其高峰在谷丙转氨酶高峰出现后5-16天,原因可能和肝实质损害后的肝细胞再生有关。这种升高往往随ALT的下降而趋于正常。另外约有17%-42%的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临床上对于甲胎蛋白水平较高的慢性肝炎伴肝硬化者,应进行动态观察、定期复查,还可结合γ-GT、ALP等其他
化验指标综合判断。若持续高水平者应考虑有合并肝癌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如B超、CT等,以期尽快确诊。
但血清甲胎蛋白在肝癌患者中也不全都阳性,据统计约有10%-3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呈阴性,因此要正确认识甲胎蛋白在肝癌诊断上的作用,与其他检查相互配合,综合判断,才能做到既不误诊也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作者:
佚名 20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