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心绞痛本质上是一种症状,是一时性的心肌相对缺血。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太严重时,如果不存在其他诱发因素,其内的血流量还能够满足心肌活动的需要。但任何原因使冠状动脉发生了痉挛,管腔进一步缩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都会使心肌因临时性缺血而产生症状;或者,由于劳累激动引起心脏工作量增大,心肌耗氧量一时性增高,超过了原已狭窄的冠状动脉所能提供的最大供血量,也可能引起心肌的“相对性”缺血。当然,还应该加上一个血液本身的因素。例如,存在任何原因造成的贫血,血流量虽然没减少,但血液所携带的氧量减少了;或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了血液黏稠度增高,使循环的阻力增大。这些都会使心肌实际获得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减低。所谓心肌缺血是一种“供”与“求”之间的相对或动态的关系,就像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充足与否,既取决于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多少,又颇受当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以及销售、运输等中间环节的影响一样。总之,心绞痛通常是一时性的,可以重新调整的,一般不致留下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了难以逆转的重要病变,包括冠状动脉的血栓栓塞、内膜破裂出血等,造成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使相应部位的心肌长时间没有血液供应。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在几小时内得到解决,就难免会有一部分心肌坏死,最后留下一个疤痕。
假如把心绞痛比做刮风下雨,风雨过后仍旧是晴朗的天;那么心肌梗死就有点像大地震,多少总带有一点破坏性。
在心绞痛基础上发生心肌梗死当然是可能的,但从临床实际病例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要比心绞痛少得多,而且有不少心肌梗死患者以往并没有长期反复发作心绞痛的历史,甚至从无心绞痛,可见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者并不很多。一些研究也表明,反复发作心绞痛可促使冠状动脉的小分支开放,形成更多的侧支循环,使心肌供血得到改善,不同血管之间也有了互相支援的关系。即使一支血管发生了阻塞,还可能通过这些侧支得到一些补偿。所以,的确存在不少已有多年心绞痛而始终没有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
尽管心绞痛并不一定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但有过心绞痛的患者仍应该当心些才好。
真正让人印象深刻并感到非常惋惜的,倒是那些平常没有明显不适,一向自以为身体挺好,因而从不在意,也从不了解保健知识的人,一旦发生急性心脏病症状,常常因没有思想准备,自己判断不了实际的严重程度,难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