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谈发热的治疗

来源:网络
摘要:甘温除大热,其热乃阳虚发热,属虚热范畴,与实热、外感发热不同。如老年阳虚证:由上而下,多见形肥面白,口干咽痛,口舌生疮,甚则失音,涕唾稠黏,手足心热,阳事不举,便燥溲赤,发热由子时起,巳时止,盗汗必寐时,脉右尺多虚或细而无根。老年阴虚证,由下而上,虚火上炎,午后子前发热,寐时盗汗多,见神瘁肌削,面......

点击显示 收起

甘温除大热,其热乃阳虚发热,属虚热范畴,与实热、外感发热不同。如老年阳虚证:由上而下,多见形肥面白,口干咽痛,口舌生疮,甚则失音,涕唾稠黏,手足心热,阳事不举,便燥溲赤,发热由子时起,巳时止,盗汗必寐时,脉右尺多虚或细而无根。老年阴虚证,由下而上,虚火上炎,午后子前发热,寐时盗汗多,见神瘁肌削,面色苍黑,吐痰白色,连绵不绝,胃腻恶食,食则不化,大便溏,遗精白浊,脉必细数或沉而空虚。此虚热之两大类别,不可不辨。


  甘温除热是从治,用于饥饱劳逸,阳气不畅,阳虚发热之人。阳虚乃黄芪证(阴虚乃地黄证),方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须注意与戴阳证之区别。二十年前,诊一患者,发热十余日,体温37℃~38℃,中西医治疗无效,连翘、芩连之类,均未应手。余细诊之,见其头热足凉,脉虚,是为“龙雷之火”上越。治斯疾若误用寒凉,犹如电线走火,与水更旺,愈凉愈热,治宜引火归源,使“龙安其宅”。改投龙骨、牡蛎、山药、石斛,加肉桂1.5克分冲,“引火归源”,次日则热见退,三剂恙除。


  低烧,西医往往病因难觅,治则无法。中医论治,有能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不过越是“无影无形”之症,西医越感困难。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药”,似偏治肾阳虚,非百病皆效,凡中医治病,不强调特效方,都是辨证施治之巧。如阳虚之热,轻触肌肤觉灼热,重按之,则反觉不热。手背热是阳虚,手心发热是阴虚。前额发热,多为外感。乙脑、流脑之类多见枕后发热。下午发热,腰痛,是肾阴虚,应滋肾,可用都气丸加柴胡、白芍。阳虚者用升阳益胃汤。若见胸脘痞满,苔白,则用三仁汤以清热利湿。总之,低热者,要从阴阳、脾胃、肾、肺几个方面去辨。抓不住证候不行,抓不住证候则无证可辨,治无从施。曾诊一女孩,六岁,低热,延医三月无效,余视,所患乃脾胃阳虚发热之症,予四君子汤加山药,共进十余剂而痊。《易经》谓:“穷则变,变则通”,可为诊治疾病作参考。低热是虚证,不可当实证治疗,也要注意“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临床常见一种情况,小儿因感受寒凉,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而致腹泻,或兼有午后发热等表现,初用西药抗生素类有效,续用反不效。西医称是产生抗药性,也有出现菌群失调的,中医则认为是脾阳受损。如一男孩,四岁,腹泻低热,初用抗生素有效,继用效减,又轮试他种抗生素,月余,诸症未减,日见消瘦,患儿家长惶然,探询于吾,嘱用参苓白术散,三日而瘳。奇乎?不奇。因抗生素乃抑制性药物,与寒凉药相似,久用则伤阳气,损脾胃。其证,初为阳证,后转阴证,若一味投用抗生素,可能使机体抗病力减弱,故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胃,药不多而效果即显。所谓病,非全赖药石,必须病人机体有治愈的可能,否则,纵有上工良药,亦属枉然。


  再则,辨证之时不可仅满足阴阳之别,单纯辨别阴证用阳药,阳证用阴药,那是一般化措施。必须进一步辨清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方能做到方药精当。虽都是阴虚阳虚,但脏腑不同,投药迥异。如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而肝阴虚则用一贯煎。脾胃虽互为表里,脾阴虚、胃阴虚用药有相似之处,但终有别。胃主纳谷,下行为顺,故呕哕嗳气。脾主运化,脾虚故腹胀,矢气,大便异常。山药、石斛偏养脾阴,麦冬则偏养胃阴。此类差异甚多,不应含混。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