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周永明教授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

来源:本站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发生在多潜能造血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所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易于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贫血、反复感染和出血等。目前西医治疗MDS主要以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为主,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诱导分化剂、造血生长因子、去甲基......

点击显示 收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发生在多潜能造血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所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易于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贫血、反复感染和出血等。目前西医治疗MDS主要以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为主,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诱导分化剂、造血生长因子、去甲基化药物以及细胞毒化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有限,且容易产生诸如骨髓抑制、脏器受损等毒副反应,因此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极大提高临床疗效、减低治疗毒副作用。周永明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他长期从事血液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血液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其旁,将周师辨治MDS的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1  病机认识

    MDS属中医学“血证”、“虚劳”等范畴,周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将其病机概括为“脾肾亏损为本、邪毒蕴髓为标、痰瘀内生为变”,其本虚标实的病变特点贯穿于疾病始终,病机关键在于“虚”、“火”、“毒”、“瘀”。这一病机与MDS患者外周血象低下表现出的贫血、感染或出血,以及骨髓异常克隆、原始细胞进行性蓄积的瘀毒征象相符。

1.1  脾肾亏损周师认为,脾肾亏损是MDS的病机根本。脾肾的强弱决定了正气的盛衰,两者之间的功能协调对生精化血具有重要作用。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肾精充足,则髓有所养,造血功能正常。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诸因内伤,皆可致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症见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诸症。诚如《张氏医通》所云:“人之虚,非气即血……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肾乃生气之源,其气旺则帅血行;其乃藏精之所,精充血盈则脉畅;其为阴阳之本,阴阳调则血脉和。肾精不足,则无以生髓化血,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紊乱或低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亦为血病虚劳之机要,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云:“人之初始,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脏全赖于脾。”说明脾胃既是运化精微、维系气血水火的后天之本,亦是中焦运化上下、斡旋内外的根本。然脾之阴阳均不可偏废,如唐氏补东垣之未备指出:“脾阳虚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此外,周师尚遵东垣“阴火”理论,认为脾气虚则内生阴火,导致血中伏火,若伤及血脉、血溢外漏,则可引起出血。据此,周师以脏腑辨证为本、阴阳为纲,将脾肾亏损分为脾肾阴虚、脾肾阳虚及阴阳两虚证。脾肾阴虚即脾胃阴虚和肾阴亏虚。全身的血与津液(包括脾胃阴津)均有赖肾之“真阴”所化,阴旺则津血充足,阴亏则津枯血少,“相火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格致余论•相火论》);另一方面,虚热内生进一步加重阴津耗损,日久则精枯髓竭,使造血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为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质干、苔少,脉细数等。脾肾阳虚即脾阳(气)亏虚及肾阳亏虚。脾气虚则运化失职、摄血无权,而脾阳又根于肾阳,肾阳不振,则不能鼓动骨髓造血:临证可见畏寒肢凉,脘腹冷痛,腰膝酸冷,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等一综上昕述,脾肾亏损在MDS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导致气血不足、造血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

1.2邪毒蕴髓周师认为,MDS作为一种恶性克隆性血液病,其所表现出的病态造血本质上应归属于中医病机理论中的“毒邪”,从广义来讲.这种”毒邪”包括一切能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各种致病物质,如外感六淫、疫毒、药毒以及阴阳失和、气血失调致脏腑内伤所生之热毒、痰毒、瘀毒等.在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骨髓空虚的基础上,内伏或外来邪毒侵袭人体,深入骨髓,留着不去,则发为本病二《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的强弱尤其是睥肾的功能状态.以及邪毒与正气交争之盛衰.直接决定了MDS的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如在MDS早期,邪毒始张,正气虚损不甚,则临床诸症不显或只见轻度贫血;中期邪盛而正未虚,邪正相争可见发热,毒火内盛动血可见出血,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毒邪内结可见肝、脾、淋巴结肿大;后期邪进正衰,虚劳诸症日益加重,而邪毒蕴久不去,“久病人络、虚久必瘀”,则邪毒或与瘀血胶着发为积块,或侵及骨骼发为骨痛,或上扰神明发为神昏。此期不仅肾元虚极,失于生髓化血,贫血难复,更见瘀毒于骨髓渐积,最终向白血病转化。

1.3  痰瘀生变MDS患者病程发展可伴见皮肤瘀斑、瘀点或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痰瘀内结症状。周师认为,痰瘀的发生或因虚所致,即正气亏损,气不布津,帅血无能,导致津停凝聚为痰、血停凝滞成瘀;阳气虚弱而摄血无权,阴血亏耗而虚热内生,导致血溢脉外,离经之血蓄积体内而成瘀血。或因毒而致,即邪毒侵袭,阻碍气机而致瘀;邪毒郁久化热,耗伤津液而生痰。痰瘀留于体内,或影响气血化生,或引起血溢妄行,或积于脏腑,或阻滞经络,终使变证百出。

2治疗原则

2.1  健脾补肾固其本,泻火解毒治其标周师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从根本上讲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应掌握标本、注重缓急,根据不同阶段虚实之侧重权衡组方,力求标本同治、补泻并施。然脾肾亏损是导致气血不足、造血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故而健脾补肾、扶正固本的原则应贯穿治疗始终。健脾补肾不仅可以生精化血,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抗邪能力,控制出血,还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是治疗MDS的根本之法,具体包括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两个方面。健脾益气可促进血液化生,统摄血脉,使血循常道,不致外溢;。补肾填精则可使肾精充足,骨有所充,髓有所养,精血自生。益气与填精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而补肾确有温肾与滋肾之不同。周师常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健脾,熟地黄、制首乌、鳖甲、枸杞子、女贞子等滋肾,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等温肾。同时,他根据中医“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论,温肾为主时佐以滋阴之品,滋阴为主时辅以温阳之药,意在“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然而,MDS每现出血证时,又务以控制出血、治标止血为先。周师主张治血先治火,治火分虚实。若出血起病急骤,伴见身热面赤、便秘溲黄、脉滑实弦数等火热鸱张者,可选水牛角、生地黄、大黄、黄连、大青叶之辈直折热势、釜底抽薪,火去则营自安;若起病较缓,病证持久,伴见Vl燥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血亏损不能敛阳、无根之火伤络者,当于泻火止血方中伍入育阴潜阳之品,如阿胶、龟甲、牡蛎等,以求虚火降则血自止;若素体正虚,复因外感诱发所致,症见神疲乏力、发热咽痛、脉浮细数者,当在扶正泻火同时佐以黄芩、牛蒡子、防风等解表透邪之品。邪毒内蕴可视作MDS 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在疾病中、高危期,瘀热邪毒炽盛,外淫骨节、肌肤,内损骨髓。此时正虚已极,表现为难治性贫血、出血,原始细胞加速蓄积并向白血病方向转化,可选清瘟败毒饮或犀角地黄汤,酌加白花蛇舌草、蛇莓、半枝莲等清解热毒、凉血散瘀之品。但仍需注意,由于MDS患者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使用清解邪毒药时须配伍健脾补肾、扶助正气类药,以防止苦寒伤正,起到标本兼施、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使毒去邪退、气生血长。

2.2  风火痰瘀同治,气血阴阳并调  周师认为,MDS发病过程不离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更是导致病程进展的重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其辨证遣方时总以阴阳平衡为原则,辨病性之阴阳盛衰,权药性之阴阳属性,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疾病乃愈。他治气时多健脾益气与疏肝行气并行,善用柴胡、枳壳、木香、陈皮;治血时常养血止血与活血化瘀并举,选用仙鹤草与虎杖、白芍药与赤芍药、当归与蒲黄等药对。本病风邪多夹热,如风热、风火、风毒等,或侵袭肺卫耗气,或直人心营动血,此皆属“外风”;如脾虚血亏或肝肾阴亏,导致虚风内动,则引发“内风”。当阳气或阴血不足时,可招致风邪侵袭,正邪相争则引起发热,邪入血分则引起出血,因而临证时可于滋阴养血药中加入黄芩、苍耳子、防风等清散血中风邪。至于火,《血证论》中指出“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变化为赤是为血,故血为火所化……但补血而不清火,则火终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诸药”。因而在治疗贫血虚劳时,必于补血剂中配以甘温补火之品,以助火化得及、阴血得生,而当大剂补脾益气时,又要兼顾“气之有余便化火”之理,伍以清热泻火之物,此即为权衡气血阴阳之要。此外,本病病程中又多有痰作祟,且痰常与风、瘀等搏结流注于脏腑、经脉及骨髓,引起发热、胸闷、四肢不利、脾肿大及其他伤精败髓诸症。如是诸症,周师喜用浙贝母、半夏、白芥子等消痰除湿;若痰瘀痹阻胸中、宗气不利,胸闷心悸明显者酌加瓜蒌、丹参、檀香豁痰理气化瘀;若痰停中焦、困遏脾阳,出现纳差乏力者酌加苍术、扁豆、白蔻仁健脾化痰消胀;若筋骨关节不利或疼痛者,酌加汉防己、丝瓜络化痰通络除痹;若脾肿大者,酌加地鳖虫、僵蚕、龙葵搜风化痰消瘕。概言之,本病治疗之要诀在并调气血,或攻或补,以阴阳为先。

3遣方特色

3.1  谨证活方,病证结合周师治疗MDS,临证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以补虚为基本治则,灵活掌握祛邪治实时机,依据疾病不同阶段,加以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分期辨证治疗。周师认为,本病初在气分,以阳虚为主;久病人血,以阴虚瘀毒多见。即低危期多为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养血为主;中、高危期多为脾肾阴虚、肾虚血瘀及热毒炽盛证,治以健脾滋肾、化瘀解毒为主。补虚时可合大补元煎以温补气血、补肾益精,或并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清解瘀毒时除活血化瘀外,可融人黄连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此外,遣方用药时亦当兼顾既病或并病。如并见肝炎可酌加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等清热解毒药,这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顽固性贫血收效显著;伴发溶血症,见皮肤黄染、溲黄者,加用虎杖、茵陈、黄柏、车前子等清利湿热以抗溶血;对于贫血所致的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症见发热不退者,加用柴胡、黄芩、蒲公英、葎草等解表退热兼抗病毒。

3.2  悉遵十问,变法求功  周师临证时尤注重问诊,主张充分考虑患者的寒热、汗渴、头身、饮食、二便、睡眠以及既往病史、月经等问诊资料来正确辨证、恰当组方。如此遣方,不仅在辨阴阳、识脏腑、别虚实时证据全面、不致误治,而且能解决患者当下的主要矛盾、不致失治。如13干欲饮者,其津液已伤,应少用温燥伤津之品,并酌加沙参、麦冬、生地黄等滋养真阴;头痛者可酌加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纳差者则避用党参、黄芪等峻补之品,酌加谷芽、麦芽、山楂等健胃消胀,长夏之季则配以佩兰、荷叶醒脾助运;便干者酌加枳壳、瓜蒌行气润肠通便;便溏者减少苦寒泻热及生地黄、当归等益阴行舟之品,加重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寐不安者分虚实,实者或以龙骨、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或以石菖蒲、郁金、远志豁痰宁心,虚者则以酸枣仁等养心安神。此外,MDS 患者虽大多以脾肾邪毒痰瘀论治而获效,但对于一些缠绵难愈、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例,则可采用变法收功。如肾阴亏虚、肝火伏热者,阴亏愈甚,肝火愈旺,以致水火失济,火热内盛,灼伤血络,症见齿鼻衄血、心烦易怒、脉弦带数,此时应以泻肝法扶阴抑火、固护阴精,以遏制出血,药用水牛角、炒丹皮、青黛、栀子等。如出血并见阳明热盛者,症见胸膈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则采取通腑泻热法,于方中酌加大黄,可收清热泻火与降气止血双效。

3.3  以和为贵,以平为期周师遣方主张不过用温燥伤津动血,不过用苦寒克伐中阳。虽活血化瘀,但不妄用破血之物;虽健脾益肾,但不可滋补碍胃。他强调“胃气一绝,百药难施”,时时注重顾护胃气,处处寒热平调,以气血和为贵、阴阳平为期。其以自拟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为主治疗MDS,临床先后观察100余例,总有效率达76%[1-2]

4病案举隅

    朱某,女,48岁,工人。患者自2010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齿衄,伴见乏力倦怠、纳减。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外周血象示三系减低:WBC 2.1×109/L,Hb 63g/L,PLT 42×l09/L;骨髓涂片可见增生异常活跃,红系、巨核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占4%,病理活检支持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CMD)”。患者于外院接受安雄、维甲酸及其他支持治疗,症情未见明显改善,于同年9月21日求诊于周教授。人院症见头晕乏力,面色萎黄,活动后心悸气促,腰膝酸软,偶有齿衄,四肢皮肤散在瘀斑瘀点,纳少,小便可、大便稍溏,多梦易醒,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西医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诊断:虚劳。辨证:脾肾亏损、邪毒内停。治法:健脾补。肾、化瘀解毒。组方:太子参20g,黄芪24g,女贞子20g,白术、白芍药各12g,菟丝子20g,仙灵脾l2g,制首乌l5g,炒丹皮12g,枳壳12g,制半夏l2g,白花蛇舌草l5g,蛇莓15g,半枝莲l5g,仙鹤草l5 9,景天三七15g,黄连3g,白豆蔻3g,谷芽、麦芽各15g,酸枣仁l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治疗半月后,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未再出血,外周血象有所回升。继以上方加减治疗至2011年4月,复查血常规:WBC 4.1×10/L,Hb l08g/L,PLT 88 X 10’/L。目前患者已出院,仍坚持门诊服药,症情稳定。

    按患者症见面黄肢软、乏力心悸、腰酸齿衄、纳少便溏等脾肾亏损、内生瘀热表现,加之骨髓涂片见多系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占4%,提示骨髓为恶性克隆进程中。故周师认为,此患者处于邪正交争之病程中期,治疗既要补肾健脾、扶助正气,以利气血化生、溢血得摄,又须兼以祛邪解毒,遏制病势进展,即取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之法。待脾气回复时,可加重攻邪解毒之力,如此方可稳定病情,使其向愈。

 

作者: 本站 2012-6-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