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张宗岐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初探

来源:环球中医药
摘要:张宗岐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先后担任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计划、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肿瘤攻关课题主要成员,及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组副组长等职务。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用消痰、化瘀、以毒攻毒等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张宗岐主任出诊,对其......

点击显示 收起

    张宗岐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先后担任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计划、“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肿瘤攻关课题主要成员,及“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组副组长等职务。1991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用消痰、化瘀、以毒攻毒等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张宗岐主任出诊,对其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报道如下。
1明辨病机,审症求因
    恶性肿瘤属中医的癥瘕,积聚范畴,张宗岐教授认为肿瘤发病与痰、瘀、毒关系密切。
1.1“百病多由痰作祟”
    在这里,中医所谓的痰既是病理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亦有广、狭义之分,即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多指从口、鼻、咽喉等部位流出的涕、唾液和涎沫;无形之痰则泛指全身各部位的津液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痰症。张教授认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多为无形之痰,如表皮肿瘤为痰核、瘿瘤、恶核。内脏肿瘤如肺癌胸膜转移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属中医痰饮范畴。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指出:“人之一身无非血气周流,痰亦随之”,“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这说明痰和血气关系甚为密切,而肿瘤的形成又与“痰作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张教授临床上运用半夏、天南星、昆布、浙贝母、蝼蛄、蟋蟀等消痰、散结、利水之品治疗上述病症。
1.2气血瘀滞是癥、积包块的主要成因之一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云:“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这说明,肿瘤的形成多出自有形之血。清•姜天叙在论述噎嗝(食道癌)病因时指出:“痰凝气结,血瘀津枯,皆能致噎。”清•邹岳在论述石疽(皮肤癌、淋巴转移癌等)病因时指出:“石疽……乃肝经郁结,气血凝滞而成。”以上医家有关肿瘤病因的论述,说明了有形之血停滞瘀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张教授临床上重视“从瘀论治”,常用莪术、三棱、水蛭、山甲破血消癥之品。
1.3毒邪与肿瘤的形成关系密切
    张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有内因与外因,外因多指六淫之气,内因多为七情损伤。六淫邪气也包括各种有毒之气及饮食中的有毒物质。现代医学认为环境因素是癌症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化学毒素致癌,如烷化剂、芳香胺、亚硝基等;其次,因为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水产品也含有毒物质。香烟烟毒也是当今世界上癌症高发的重要成因。综上,张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与各种有害化学和生物毒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2辨证论治,标本兼顾
2.1遵循辨证论治、千人千方的原则
    张教授认为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阴阳共同体,不能统一而论,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根据人体的气血、阴阳、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衡状态,给予“三因制宜”的治疗。张教授临床常用中草药300余种 ,根据病症不同,用药各异。肺癌:白僵蚕、白英、白花蛇舌草、白屈菜四白汤加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乳腺癌需内分泌治疗者:予仙鹤草、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骨以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的骨质疏松;直肠癌放疗后便中带血者予槐角、地榆炭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者:予枸杞子、何首乌、紫河车、石苇等补气养血;骨转移者予透骨草、骨碎补、补骨脂强筋壮骨;恶性胸腹水者:予葶苈子、大枣、 椒 目、瓜蒌、蝼蛄、蟋蟀利水通便;    
2.2固护胃气贯穿始终
    “固护胃气”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日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藏者,皆秉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生死存亡。张教授常把“固护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肿瘤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明显,治疗上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湿盛加姜半夏、姜竹茹、藿香、佩兰等,胃气上逆加丁香、柿蒂等,腹胀加大腹皮、广木香等,腹泻加淮山药、白扁豆、生苡仁等。较重者则用旋复代赭汤加减,缓解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提高化疗的效果。
2.3肿瘤非常病,用药非常药,擅用毒药
    名医段凤舞曾说:“肿瘤非常病,用药非常药。”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张教授运用此理论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追根溯源,汉•张仲景首开毒剧之药治疗瘀、痰、奇疾病之先河,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共使用24种毒剧药物,如乌头、附子、甘遂、大戟、巴豆等。张教授主张用毒药,并非是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的下猛药,要遵循以下几点:(1)单味药剂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2)古人云:“药者,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体受之。”根据正气、邪气的盛衰情况可以增减毒剧药的味数;根据病人体质,辨证用药,不盲目攻邪。(3)用毒剧药时酌加保肾护肝之品,如枸杞子,五味子等。(4)对于狼毒、独角莲、马钱子等药,应炼蜜为丸,《苏沈良方》载:“无毒者亦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宜丸。”古人云:“丸之物,……其力缓,而补则取次收效,泻则羁下癥癖。”嘱病人服用丸剂从小剂量始,逐步加至常规量,剂量可控,易观察毒副反应;另外,蜂蜜味甘,有健脾和胃之效。
2.4强调心理治疗和适度忌口对肿瘤病人的康复的重要性
    张教授主张临床医生需耐心诚恳的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很多肿瘤病人多疑,抓住其相信医生的心理,诊脉后给病人以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讯息,并举出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去鼓励病人,尽力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叮嘱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保持自我心态的平衡,才能给病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另外,病人忌口应适度,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病人应禁食发物如即无鳞鱼、虾蟹、海参、羊肉等具有辛温发散、温燥助阳、荤腥腻滞之性的食物。但发物应相对而言,如放疗期间,被热毒所伤,应忌食易助热生火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但对于脾胃虚寒,四肢不温的病人吃上述食物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并无害处。李佩文教授认为忌口有益,但不必过于严格。如果长期忌食某些食品,容易引起体内某些必要元素的缺乏。张教授认为肿瘤病人通常应忌生冷、太过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熏、炸、腌制的食物,但不能过度恐惧动物类食物。以乳腺癌为例,适量的吃螃蟹及海鱼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复发。
3小结
    张教授认为肿瘤发病与痰、瘀、毒关系密切,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消痰、化瘀、以毒攻毒等法治疗恶性肿瘤。主张用丸剂规避了毒剧药的风险,更大程度的发挥了有毒中草药治疗肿瘤的作用,将保肝肾、护胃气贯穿始终,并重视患者心理和饮食的调节,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限。张教授的临床经验为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 闻飞飞 张宇清 2013-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