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王治强教授治疗心病急症经验浅析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摘要:王治强系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工作50余年,在治疗心系急症方面经验颇丰。现将其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病急症经验介绍如下。1活血化瘀1.1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常突然发作,心悸气短,胸闷憋胀,心区疼痛如针刺,面唇紫暗,舌淡苔白......

点击显示 收起

    王治强系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中医药 临床、科研、教学的工作50余年,在治疗心系急症方面经验颇丰。现将其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病急症经验介绍如下。
1活血化瘀
1.1冠心病心绞痛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常突然发作,心悸气短,胸闷憋胀,心区疼痛如针刺,面唇紫暗,舌淡苔白,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微细涩或结代等主症主脉为其临床表现。病因尽管复杂。但基本病机还是心阳之气不足,心阳不振,温运无力.气病及血,血脉不畅,心血痹阻,“不通则痛”,而罹发胸痹心痛急症。因此,王师认为本证心阳之气虚衰为病之本,而血脉瘀阻则是病之标。若论治疗大法,王师认为首当温阳益气,通阳宣痹,次之和调营血,祛瘀畅滞。此即取其“补中寓通”,“通中寓补”之意。亦完全符合血因“寒则凝,温则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瘀”,“气寒则血凝,气温则血行”等理论之谓。临床体会,对于既已受病心脏急症,即使有血瘀征象,亦不可单图活血化瘀,否则将徒伤心阳之气.血瘀不但不能祛除,反使血气更伤,还有加重血瘀之弊。再者,即使心阳之气尚足,还不见其害,亦不能功专祛瘀。单纯的活血化瘀剂,功专势峻,破血耗气,血气愈虚,血瘀愈甚,可能导致这种心病急症顷刻处于命在旦夕而不可救药,或造成沉疴痼疾而久治难愈。

    刘某,男性,58岁。因心悸气短,胸痛憋闷,尿少水肿住院。精神疲乏,背心恶寒,面色咣白,两颧紫暗。唇爪微绀,手足逆冷,舌质暗淡,边有瘀点,苔白滑润,脉沉微细弱,结代。辨证:气虚阳微,心阳不振,塞闭血脉。营卫失和,痰瘀痹阻。治法:益气温阳,宣痹通阳。养血和营,祛痰化瘀。处方:党参、当归、酒白芍各15 g,桂枝、附片、炙甘草、法半夏、大枣各12 g,细辛、炙麻黄、川芎、通草各9 g。日服1剂。迭进6剂,诸症顿减。唯觉汗多,心烦,遂减辛散温药剂量,加麦冬12 g,五味子6 g续服10剂,诸症悉除。
1.2肺心病本病久咳痰喘,上气肺胀,胸肿憋闷.胁肋疼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爪甲青紫,水肿尿少.舌质淡紫,苔白滑腻,脉沉细涩,或弦滑结代等为痰喘心悸临床主要表现。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同居上焦。心肺相通,肺朝百脉,辅心而行血脉,气为血帅,气煦则血濡,故心肺通畅而血气运和,心肺俱安。血的运行虽为心所主,但须赖肺气以宣发,方能贯心脉以使通达周身。肺病久咳痰喘不愈,气病及血,心受其损,心阳之气衰微,营血失和,血瘀痰壅,气道受阻,心脉瘀滞,则肺心急症作矣。王师认为气虚阳衰、痰瘀阻滞、肺病及肾,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停聚,小便不利,则外泛水肿。由此,临床可表现气虚、阳衰、水停、痰凝、血瘀等病理改变特点。其治疗方法在于辨别主次,务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主以强心益气,健脾温肾,次之祛痰化瘀。利水消肿。临床证明,与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比较.其效果则大相径庭。

    崔某,女性,75岁,患慢性咳嗽20余年。喘急心悸8年,近咳喘不已,心悸气短,胸胀憋闷,胁肋疼痛,全身洪肿,形寒肢冷,纳呆不饮,脘腹胀满,尿清量少,大便溏薄,故人院治疗。体温36℃,脉搏112次/min,呼吸28次/min,端坐呼吸,面唇紫暗,胸状若桶。爪甲青紫,舌质暗淡,瘀点及斑遍布,苔白滑腻。闻其言语无力,气息低微。脉沉细涩而结代。右胁肋触痛。双下肢水肿,按之如泥。诊断:肺心病并心衰。辨证:久咳痰喘。气病及血,肺病及心,脾肾两虚,痰瘀水泛,属痰喘心悸急症。治法温阳强心,益气健脾,温肾利水,和营化瘀。处方:党参、白术各15 g,桂枝、炙甘草、J『l芎各9 g,黄芪、丹参、茯苓皮、酸枣仁各30 g,附片、当归、桃仁、赤勺各12 g。日服1剂,浓煎分3次温服。守方迭进7剂,喘息已平,心悸气短好转,浮肿大消,食欲增加,紫绀基本消退。舌转红润,苔转薄白,脉缓无力,结代脉消失。已下床活动,生活自理,继服观察。经半月调治,诸症悉平。

1.3风心病风湿病久不愈,侵犯心脏.以致风湿心病急症。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甚则喘息,咯血紫暗,胸闷阵痛,胁肋刺痛,面唇爪甲青紫,肢节肿痛。周身浮肿.便溏尿少。舌质紫黯,多有瘀点,苔白滑腻。或上浮黄苔,脉细濡涩或结代。王师认为风湿痹证日久.风湿之邪侵犯血脉,伤及心脏,心受邪扰,耗气伤血。“心主血脉”,“血为气母”,血少则气亦弱,“气为血帅”。血气既虚,不能鼓动血行,血流不畅,可致心脉瘀滞而见心之病变和血瘀征象。心阳不足,日久损及脾肾,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湿不运,则必致水停外溢而浮肿。由于肺失肃降,肺气壅塞,心脉瘀阻,心阳之气不能舒展,反影响肺之呼吸,气不宣发,气道内壅,血不循常道瘀滞而血可外溢,故可见咯血面色紫黯。对于本症的治疗,初病多据风湿病因治疗。久而累及心病者,治法宜益气温阳,养血活营,健脾补肾,辅以祛痰化瘀,疏风通络,方为合拍。

    高某,女性,46岁。患风心病8年。心悸气促,胸闷胁痛,全身浮肿,反复发作。近因劳累受凉,上症加重.症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多次昏厥,全身畏寒,手足发凉,恶心欲呕,口渴不饮,纳谷不馨,右胸乳下刺痛,自觉胸下胀满如水荡,常见惊恐感,全身洪肿,便溏尿少。舌质暗淡有瘀点,苔白厚腻,脉沉微欲绝,结代。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辨证:风湿日久,内侵心脉,气虚阳弱,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外泛水肿,营血失和,痰水瘀阻。根据“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理论,治法先以益气温阳,强心和营,健脾益肾,温散寒水。处方:附片、党参、干姜、酒芍各9 g,白术15 g,肉桂6 g,云茯苓30 g,姜皮12 g。日服1剂。3 d后,症状明显减轻,徒步自行来诊,浮肿全消。舌转红润,苔白滑,根仍腻,脉缓无力。效不易法更方,守原方加黄芪30 g,当归15 g,丹参30 g,酸枣仁30 g,桃仁9 g。经五诊服药15剂,诸症渐平。

2荣养心脏

    脉乃血之府,为营血通行隧道。心与血脉相连.与心气相通,人之营血循环不息,外养四肢百骸,内注五脏六腑,既不会溢越脉道,亦不会停著瘀滞。这种作用虽赖心阳之气的推动与帅行,然而心血的充足与否.又直接影响着心阳之气的功能与化生。如心血充盈,血脉满盛,心脏生生化化营血旺盛,心阳之气化源有基.如此则血脉中营血必然畅流而平和。倘若营血亏少.血脉不充,心失濡养,心阳之气不能化生,势必心之功能低弱,血病及气,血气两伤,营血运行不畅而心病急症生焉。此种情况,往往不能为医者所重视,但对血瘀现象却看得甚死。这是由于忽视了血虚本质的一面.和心阳之气不能化生,推动血脉运行这一主要矛盾,因此在治疗上只注重去活血化瘀,而失去其滋养心血。化生血气这一根本原则。究其正治之法,应当是紧紧抓住心主血,血为气母这一关键,力主滋养心血,充盈血脉,再辅以和调营血。这样就能使心脏得养,化生旺盛,血之与气俱充,瘀化营和,血脉运行不息,正是扶正固本,治标祛瘀,本标兼顾,不顾此失彼。

    石某,女性,87岁。禀赋素弱,常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近日上症加重,头晕欲仆,心悸气短,胸闷不适,恶心欲呕,口水欲滴,食欲顿减,口淡不饮,胸背恶寒,溺清便溏,屡医效微,因入院治疗。精神萎靡.面色咣白,唇舌黯淡,苔薄白润。言语无力,气息怯弱,脉细迟弱,微涩结代,四肢欠温。检查心电图:心率54。62次/min,窦性心律过缓不齐,偶发室性早搏。诊断:心律失常。辨证:心血亏损,脾肾阳虚,水饮上逆,属血虚寒凝心病急症。治法:益气养血,温经散寒,健脾补肾,温化水饮。处方:党参、当归、炙甘草各12 g,炙桂枝、附片、大枣各9 g,白芍、生姜各10 g,细辛、吴茱萸各6 g。日服l剂。经8 d调治,诸证若失,痊愈出院。本患者禀赋素弱,心脾两虚,血气不足,心阳之气化生无源,心功鼓动无力,血脉不畅,心动过缓而心悸气短,脉迟无力。因此,其治法就不能单一活血化瘀,否则将复加破血损营,耗散心阳之气,以致沉疴久而不愈。

3条畅心神

    神乃人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的集中表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灵枢•邪客篇》云“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篇》亦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藏脉,脉舍神”,这里所说的脉就是指血脉而言。此把心看做“五脏六腑之大主”,正说明人体生命活动与心主神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神藏于血脉之中.血脉又为心所主,不言而喻神亦居于心而为心所主藏。如心之血气充盈,血脉充运营血流畅,则心神宁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活动旺盛,心病急症亦很难发生。倘若心之血气不足,心神失养,营血流行必然发生障碍,可使心脉有变而心神为病。然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上如遭受侵犯或抑郁,以使脏腑、阴阳失调,升降失司.气血逆乱,心神受扰,同样会发生心脉营血运行失和。甚至心脉瘀塞而致心病急症发生。基于上述认识.在治法上当以疏畅气机,解郁镇惊,宁心安神为主。然后根据营血、气阳、血瘀、痰阻等之不同情况,再拟议或滋阴养血,或益气温阳,或化瘀祛痰等治法与以配合。这样.才能使其心情舒畅,心神宁静,心脉安顺,血气方和。而心病急症即可愈矣。

    刘某,女性,25岁。因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烦扰不安,失寐多梦,口苦咽干,面觉烘热,胸胁刺痛。屡经医治,疗效甚微。今上症加重,而急诊住院。精神烦燥,面赤气粗,两颧紫暗,舌质鲜红,边尖有瘀点,苔薄黄欠润,脉细弦数而结代。辨证肝气不舒,心神抑郁,火热扰心,气阴不足,营血失和。治法:舒肝解郁,镇静宁心.养阴清热,益气和营。处方:柴胡、枳壳、川芎、红花各6 g,赤白芍、生地黄、当归各12 g,党参、生龙牡、琥珀各15 g,殊茯神、丹参各30 g。日服1剂。经上方随症加减,调治旬余,诸证霍然。

    总上所述,心主阳气,主血脉,主藏神,为人一身之大主,与血瘀病变关系甚为密切。正是由于心脏本身必须有充分的阳热之气,才能推动帅行营血周流不息:也必须有足够的营血,才能蓄蕴阳气,安谧神志;亦只有具备宁静的神志,才能较好地安顿支配心阳之气.营血,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因为此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才能使人之气血和调,百脉通畅,其血脉瘀阻之心病急症就很难发生。因此,证之临床,当祥而辨析主次,恰当施治,不可鱼目混珠,妄投活血化瘀方药.而害人薄已矣。

 

 

作者: 王昃睿 袁安冬 2013-8-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