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张谟瑞-浙江省名中医张谟瑞主任中医师 汇通中西 博施济众

来源:www.th55.cn
摘要:学生随师抄方,结合老师思路自学有关理论知识,从而牢固地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综上所述,初学中医者在临床阶段,随师抄方是很重要的,应予重视。四、强调祛邪,擅用下法下法决非为通大便、下燥屎而设。下法是一种除陈祛邪、扶正生新的积极主动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临床抄方是学习老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环节。如临床时,我们常把脉象、舌苔作为辨证用药的客观指征,而脉象的形态、舌苔的厚薄、色泽等,只有在实践中逐渐领会。试想如果临诊时没有老师指教,或抄方时不注意切脉、观舌,这些知识又如何掌握呢?
    临床抄方是学习书写医案的捷径。通过抄写老9币口传心授的病案,体会理法方药及医学术语的运用,逐步掌握病案书写的格式。
    学生随师抄方,结合老师思路自学有关理论知识,从而牢固地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
    综上所述,初学中医者在临  床阶段,随师抄方是很重要的,应予重视。
    四、强调祛邪,擅用下法
    下法决非为通大便、下燥屎而设。下法是一种除陈祛邪、扶正生新的积极主动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法能排除体内有毒物质。泻下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感染作用。下法对组织器官有扶正作用,下法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为消除腹腔炎症创造有利条件。下法还能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道括约肌松弛、增加胆汁分泌,所以下法对治疗胆道疾病又有重要意义。下法还可改变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控制,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六经实热,总清阳明”的道理所在。
    (一)应用下法以退热
    凡发热兼大便闭结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于方药内均可加入生大黄、芒硝、番泻叶等通腑之品,使大便通畅,身热也随之而退。下法退热,实是下法逐邪之意。明代吴又可认为“温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要知因邪热致燥结,非燥结而致邪热也”。通腑泻热可使潜留于肠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二)应用下法治疗肠梗阻
    六腑以通为用,肠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如果由于气血阻塞、热结寒滞、蛔虫阻积等造成通降失调,使肠道气血瘀结即可发病,表现为痛、呕、胀、闭等症。张谟瑞先生体会运用中医的下法对单纯性、麻痹性、蛔虫性肠梗阻有明显效果,若患者在因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的情况下,服用少量甘遂粉,每次服0.5-I.0克,往往能使大便通畅、梗阻解除而使肠运恢复正常。
    (三)应用下法治疗胆囊病
    胆,中精之腑,其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如果胆汁在胆囊内停留过久或排出受阻,则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可用大柴胡汤清泄胆腑,使大便通畅、胃气和降。清利肝胆湿热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关键。胆囊炎胆石症常因湿热熏蒸胆腑,胆汁不能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肤发为黄疸。湿热郁结化火,火毒炽盛而寒颤高热,肝胆之气失于疏泄则右上腹绞痛。当疼痛、黄疸、寒颤发热三者同时存在,病情危重,则在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加用清利肝胆湿热、攻下通腑的药物如柴胡、黄芩、半夏、枳实、金钱草、海金砂、茵陈、山栀、生大黄、芒硝、蒲公英之类药物,常可加快病情痊愈。
    (四)单味攻下药生大黄治胃出血
    张谟瑞先生体会生大黄对胃寒、胃热型出血均有效。因为生大黄能加强结肠蠕动而不加强胃与十二指肠蠕动,故对胃与十二指肠本身无毒。生大黄含有许多鞣酸,有局部止血作用,对溃疡面本身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生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可能为结合性蒽醌类,其机制是能使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加。治胃出血,每次用生大黄15克煎服。
    (五)清上泄下法治疗疱疹性结膜炎、角膜溃疡
  此处介绍一案。孙某某,女,28岁,于1978年10月5日门诊。诊得头痛恶寒发’热,右眼视物模糊、畏光、疼痛,眼睑红肿,目布红丝,大便闭结五天。西医眼科诊断为“疱疹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服用四环素、强的松四天无效。查体:体温38摄氏度,两鼻通气不良,右眼肉轮肿胀,气轮红赤,风轮有一米粒大凝脂翳(角膜溃疡),内眦有一疱疹,舌苔薄黄腻,脉弦数,辨证为风火赤眼和凝脂翳,风热犯肺而致气轮红赤,肺脾火盛而致肉轮肿胀,肠胃有热而大便闭结,肺火炽盛侵犯肝经而致风轮有凝脂翳,治以辛凉散风,清肝泻火,表里双解,方用凉膈散加味:桑叶、菊花、黄芩、生大黄(后下)、焦山栀、银花各9克,芒硝(分冲)、连翘各12克,淡竹叶1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服四帖,并用生大黄15克盛于茶杯中,用沸水浸泡加盖七分钟后薰蒸患眼,一日三次。   
    10月9日,该患复诊,身热退净,大便畅行,气轮红赤、肉轮肿胀消失,角膜溃疡、疱疹缩小,再用原方去大黄、芒硝,加枸杞子12克、决明子30克、密蒙花9克,服三帖。另用沸水浸泡生大黄后薰洗患眼;洗后再搽上金霉素眼膏,三天后,患者获痊愈。    
    (六)巴豆霜结合中西药物治疗白喉并发喉梗阻
    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1968年8月至1969年9月,张谟瑞先生参加了上海市赴贵州医疗队,在贵州省黎平县侗族、苗族居住的村寨进行巡回医疗。在缺乏白喉抗毒素和病儿家属不愿意做气管切开术等情况下,张先生曾用巴豆霜等中药结合肌注青霉素,治疗5例白喉并发喉梗阻的病儿,除1例死亡外,其余4例均获痊愈。
   张先生所拟治疗方法:
    1.每日用巴豆霜0.15克(较大儿童用0.3克),温开水调和灌服。巴豆霜制法:将巴豆剥去内外壳,取净肉研成粗末,用能吸油的卫生纸包好,压榨去油,每日换卫生纸三次,每次换纸时将巴豆霜再研一次,包上新换的卫生纸再行压榨至油去净变成粉末状为止。
    2.鲜生地30克,麦冬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葶苈子(包)10克,白芥子(碾碎)5克,皂荚子(碾碎)12克,郁金9克,水煎,每日1—2剂。药液要煎得浓,予病儿少量多次灌服。    
    3.青霉素每日80-100万单位,分4次肌肉注射。
    治疗后另1例咽白喉患儿,喉梗阻症状曾有好转,但未注射青霉素,在中药处方中又缺配了一味黄芩,于当晚再度出现呼吸困难,呈明显的三凹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率加快,第一心音降低,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后临床诊断:咽白喉并发三度喉梗阻和心肌炎。
    巴豆辛温有毒,有剧烈的泻下作用。张先生认为,巴豆霜治疗白喉所引起的喉梗阻的机制为巴豆霜能刺激肠管,使肠管充血,引起肠蠕动亢进,使体内的血液得到重新分配,促使喉部的血液趋向腹部,从而使喉头的炎症和水肿得以缓解,此即为釜底抽薪之法。再配合内服中药和肌注青霉素,这样就使白喉患儿的喉梗阻得到控制,白喉得到根治。
    五、中医界必须急起直追,适应振兴中医新形势的要求
    张谟瑞先生曾先后3次参加集体机构的中医药人员招考为全民所有制国家正式中医工作人员和晋升中医主治医师的考试阅卷、论文答辩、面试考核工作,深感我们中医界必须有自知之明,急起直追,在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好形势下,做到后继有人、有术,继承发扬有所作为。
    目前中医的处境,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相比,大不相同。现在国家在政策上采取措施保护中医,经济上确定政策支持中医的形势比任何时候都好,但是中医学术受到当代技术挑战的压力,却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当前医学知识大普及,中医学已由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主导地位降为被严格选择的地位。过去有了病,只好找中医,现在可找中医,可找西医,又可找中西医结合医生。过去中医师嘱咐病人后,不用担心病者会违背医嘱而去寻求其他疗法、服其他药物,而现在往往一看病就多法并用、中西药同服,患者更倾向于综合疗法。有些单一疗法,已难于被病家接受。我们中医界都应该敏锐地察觉这种时代的脉搏,勇敢地接受时代的挑战,在压力下求生存,充分地、自觉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扬长避短,使中医学术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命力。
    目前中医队伍中,受过大学系统教育的医师占少数,多数为学徒、家传、自学出身。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没有受过现代化科学方法训练,缺乏进行现代化的科研能力。这些都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课,否则将严重影响中医科研水平的提高。
    中医界目前进行的多为传统的中因临床研究,以个人观察或临床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术和传统的研究方法都受到了挑战,正面临着从传统继承型向现代中医模式过渡的境况。在现代条件下,传统临床研究方法的运用范围主要用于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整理,以及个人临诊体会、学习经验的记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发展缓慢,而且由于个体间的差异,个别验案难以代表总体,而使探索病证诊治规律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影响。在临床研究中还要注意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把继承整理老中医的学术经验、采集单方或个案总结与中医药的科研选题密切结合起来,使得从个别验案积累总结得到的认识,上升到现代科研系统总体水平。
    目前提倡老中医积极带徒,这是抢救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张谟瑞先生建议今后名老中医带徒应选择中医学院毕业生作为主要对象,尤其是占有优势的小科更应提倡名老中医带徒,真正做到后继有人、后继有术,代代有所继承和发扬。
作者: 2013-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