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和一“转”
编者按:研发用生物试剂的
进口审批,从20天缩短为7天。这一“缩”,不只是快了13天时间,更凸显出
管理作风的转变尤其是管理理念的转型。
这个“转”字十分重要。市场经济也好,对外开放也好,固然要监管。但监管不只是一个“卡”字。如果以“卡”为中心,或者以此为作风,那么卡住的就不只是具体几个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会“卡”住整个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前行的步伐。我们一直讲政府要为企业服务,上层建筑要服务和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要从先进生产力前进的内在和紧迫的需求出发,转变管理作风、改革监管程序,尤其是改革管理理念。
进入“十二五”的上海,创新驱动的路十分坎坷,我们需要转型和突破的瓶颈很多。其中最大的瓶颈,在于体制不适应。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现在有两条任务很突出,一是转变作风,变“卡”字为“促”字,为“帮”字,再也不能一仍旧章,再也不能“衙门朝南坐”;二是改革体制,及时地改变那些早已不适应新兴生产力发展的机制、规章,主动在机制、政策创新上有突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打破“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懒惰哲学,又要富有智慧,有效推进。
进口生物材料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可能将是推动整个产业壮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上海
检验检疫局近日传来好消息:进口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试点的首批试点企业中,已有半数打算扩大在沪投资规模。
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之一,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拟在未来5年内增加对华投资总额约10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该公司的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促使企业下决定加大投入,除了市场前景和公司发展等方面的考虑,生物材料进口审批打破了过去的制约,也是重要推动力。
原来,许多生物
医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用生物试剂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很多材料需要进口。但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强,有可能给我国的生物环境带来危害,所以对其进口审批非常严格。过去,审批时限达20个工作日,再加上查验通关,一般都要一个多月才能拿到货。
于是,医药企业面临一个棘手问题:生物材料活性不稳定,时间一长就容易失效,这对企业将造成很大的损失。“试剂虽然量小,但价格不菲。有些十几万美元的项目,没有这些试剂就没办法继续下去。”生物医药业内人士介绍。活性时效和审批流程之间的矛盾,不仅“卡”住了企业的研发,也“卡”住了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
如何通过改革,打破这一“时效制约”?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2009年3月,进口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在张江启动,进口生物材料的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部分材料甚至缩短为3个工作日。缩短时间并不意味着宽松马虎,“以往工作重心在于行政审批,现在重心在于后续监管,风险同样可以得到控制。”包括诺华在内的10家企业首批参加试点。
随着上海检验检疫局开通专门报检通道,试点企业的进境生物材料可以随到随报、随报随检、随检随放。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上海检验检疫局经过充分调查分析,对试点企业的部分动物源性生物材料提供免于审批的优惠待遇。去年底,第二批试点企业获颁试点证书,更多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包括跨国研发中心也纷纷提出申请,希望纳入试点。
作者:
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