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当视觉艺术遭遇生物科技

来源:青年参考
摘要:11月12日,以“信仰”为主题的首届新加坡国际现代视觉艺术双年展落幕。爱德瓦尔多·卡茨,1962年生于巴西,现为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同时是MIT《Leonardo》学刊的编委之一,因其互动网络装置以及生物艺术而闻名于世。卡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结合涂鸦、摄影、视觉诗、出版、橡皮图章、印刷......

点击显示 收起

        11月12日,以“信仰”为主题的首届新加坡国际现代视觉艺术双年展落幕。此次参展的诸多艺术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包括美国当代艺术家爱德瓦尔多·卡茨(Eduardo Kac)的作品“非凡发现的秘密样本”(Specimen of Secrecy about Marvelous Discoveries)。  

  在不明就里的观众看来,作品不过是几幅挂在墙上的画而已。实际不然,小“画框”里藏着大乾坤。这些器皿里,是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成千上万的小生命在土壤、水以及其他一些介质里,演绎着新陈代谢、生老病死以及突发变异等生命故事。  

  爱德瓦尔多·卡茨,1962年生于巴西,现为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同时是MIT《Leonardo》学刊的编委之一,因其互动网络装置以及生物艺术而闻名于世。卡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结合涂鸦、摄影、视觉诗、出版、橡皮图章、印刷、纺织品、广告牌等介质,以表演的形式进行颇具实验性的艺术创作。1983年,他创造了激光全息诗(Holopoem),以激光全息技术呈现文字。卡茨移居美国后,开始进行电信、互动装置创作,成为知名艺术家。  

  1997年,卡茨开始以生物科技为题材进行创作。当年,他开始进行“时间舱”(Time Capsule)的创作。作为作品的一部分,他将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生物芯片植入自己的脚踝,并登录网络动物名录,在概念上将自己转化为另一个物种。对于选择脚踝来植入芯片,卡茨解释说,这是因为过去的奴隶通常被拴住脚踝。他希望自己的做法能激发人们思考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1998年,卡茨在《Leonardo》上发表了《转基因艺术》(Transgenic Art)一文,提出通过基因技术创作基因萤光狗的《K-9计划》,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生物艺术中转基因艺术的开始。第2年即1999年,他创作“创世记”(Genesis),将圣经中的一段文字改为莫尔斯密码,然后又用自己制定的一种转换方式转为DNA序列。他委托生物公司培养出具有这种特殊DNA的细菌。在线观众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打开展出现场的紫外线装置,从而影响细菌的基因变化,参与卡克的创作。  

  尽管涉及转基因技术,但是由于“创世记”的试验对象是细菌而非大的生物,因此并未遭到太多诟病。  

  爱德瓦尔多·卡茨最为人熟知且最引人争议的创作,为2000年的“萤光兔”(GFP BUNNY)。卡克在法国的一个实验室里,创造了一只荧光小兔Alba。在一种特殊蓝光下,Alba可以发出绿色荧光。2000年2月荧光兔展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说起这种绿色荧光蛋白质(GFP),是从一种生活在北太平洋寒冷水域的水母体内提取的。它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惊人的用途,注入细胞后,只要用紫外线照射,便能直接看到细胞内部的运动。GFP常常为卡茨所用,他曾经创作有GFP植物、鱼、哺乳动物等。但是卡茨不单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令其成为一个社会标签,用于引发人们关于“社会如何形成区别”的讨论。不过,他没想到的是,GFP创造出的荧光鱼,如今已经成了市场上的宠儿。  

  至于“荧光兔”,由于作品触动了大众对基因工程的质疑,引发了众人非议。有人批判卡茨虐待动物,有人质疑他改造动物的道德底线。还有不少批判者认为,卡茨借着艺术之名,行扮演造物者神话角色之实。不过,从卡茨与学生的对话中,还是可以看出,他使用转基因进行创作的目的,在于“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告知观者与参与者对科技问题的迷思”。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