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国科技部和司法部公开表态,支持泰国通过相关法律,允许司法鉴定机构收集犯人的DNA信息并建立全国罪犯基因库,以便更好地侦破刑事案件。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国也刚刚宣布,将由国会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准备收集所有非法移民的DNA信息,并存入全国基因检索系统。
泰国目前只在实施紧急状态的南部三府采集犯罪者的基因信息,存库约8000例。美国有7个州采集罪犯基因,其中只有两个州把数据送入全国基因库。从最新动向看,利用基因信息进行身份辨别与案件侦破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生物个体的
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具有排他性,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英国科学家亚历克·杰夫里斯于1984年偶然发现,基因上存在一些微小的结构,足以区别不同的个体。他试着利用这种差异来区分不同的人,由此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DNA指纹。
第二年,杰夫里斯的发现就得到了实际应用。一个加纳移民的儿子返回加纳探亲,但回来时被发现护照有涂改,身份无法确认。杰夫里斯通过DNA鉴别,证实了孩子身份确实无误,促成了家庭团圆。印度洋大海啸后,为确认遇难者尸体,中国为泰国提供了DNA检测方面的援助。
DNA鉴定更多地被应用到案件侦破中。去年的“小美后”事件中,基因鉴定起了关键作用。在泰国国际学校执教的美国人卡尔自己公开承认,他杀害了一名6岁的选美小皇后,美国警方亲赴曼谷抓捕,此事轰动一时。但经过DNA检测,发现卡尔并不是真凶,他可能只是精神出了问题。
近年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相继通过相关立法,建立了犯罪基因库,并在打击犯罪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收集非法移民基因的举措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有人甚至呼吁,应该像收集指纹一样,收集所有入境美国者的基因信息。
的确,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需在手指上采一滴血或者用棉签在口腔里刮一下,就可以采集到一个人的基因信息。但是,基因信息毕竟与指纹不同。指纹只起到确认身份的作用,而基因则包括更丰富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遗传缺陷、隐性疾病等方面的隐私。
正因为如此,反对建立基因库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理由是个人基因信息已经超越了确定身份的功能,涉及到人权问题,谁能保证这些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或者泄露?英国就立法规定,非经当事人许可,不得对他人基因进行分析鉴定。
看来,要建立罪犯或特殊人群的基因库,还是应该先立法进行严格规范。
作者:
20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