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我国已具备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条件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网
摘要:我国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基因转化平台,克隆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出了一批性状优异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并具备了工厂化生产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从基因克隆、规模化转化、安全评价、品种培育直至商业化开发的完善的转基因玉米研发体系。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玉米必须先取得农业部的安全证书......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基因转化平台,克隆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出了一批性状优异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并具备了工厂化生产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从基因克隆、规模化转化、安全评价、品种培育直至商业化开发的完善的转基因玉米研发体系。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玉米必须先取得农业部的安全证书才可以进行品种审定,通过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的壁垒开始冰释,只要国家支持,我国可以迅速实现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生产。



  (小标题)我国已具备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客观条件



  利用基因改良农作物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主要的途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将外源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中去,改良农业品种的生产性能和抗虫性、抗病性。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涉及转基因植物、动物疫苗、微生物及水生生物。由我国自主研究开发,并通过安全性评价、批准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国内外对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玉米,特别是改良玉米的抗虫性和品质都非常重视。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转基因玉米研究与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转基因设施平台和技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介绍说,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实施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投入经费5.1亿元。分别在北京、武汉建成了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在吉林建成了国家玉米、大豆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在河南建成了国家棉花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地。2个中心和2个基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运行良好,已成为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的排头兵,为提升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克隆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抗寒、抗旱等)、品质改良、营养高效等。



  3、培育了一批性状优异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山东大学、登海种业及美国先锋公司三方合作,以山东大学为技术依托,以登海种业为育种转化基地,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玉米材料。吉林省农科院依托于“国家转基因植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吉林),以玉米转基因为主,获得了一大批转基因玉米自交系,其中主要为抗虫和抗除草剂玉米。同时,国内其他大学和研究单位也开展了转基因玉米的研究,如中国农业大学的高赖氨酸玉米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4、凝聚成一支高水平的玉米转基因研究与开发队伍。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近千人,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玉米转基因研究与开发队伍,成绩显著;发表优秀学术论文近千篇。  



  (小标题)转基因玉米:提高产量,改善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发展转基因玉米除了能提高产量外,还可以减少农药、杀虫剂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食品附加值,达到促进生产效的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



  经基因改性的农作物一是能耐热、耐旱、耐盐性土壤,并可在那些对于传统农作物过于严酷、营养不良地区生长;二是能承受寒冷温度和霜冻,不怕毁灭性病虫害,产量提高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三是改性农作物耐病虫害侵害,无需或可很少再喷洒化学农药,间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四是转基因产品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为解决全世界人口温饱问题做出贡献,这也是最重点的一点。按联合国估计,2050年世界人口至少将达到78亿,并有可能达到125亿,照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多专家担忧现有农业产品产量不足以应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的食物供应。而基因改性被视作为是解决因世界人口增长造成食物供应紧张的有效途径。  



  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董英山说,通过种植转基因玉米,可以增强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抗旱性、抗倒伏性、抗病虫害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天气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还可以用来改造中低产田,都能增加粮食产量。



  我国每年因病虫等灾害导致玉米减产量为10%-15%,而且通过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的办法效果也不十分理想。通过种植转基因玉米仅在防病虫害上就能挽回玉米产量10%以上。另外,美国等一些玉米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通过种植转基因玉米可以达到密植,每公顷可种植玉米8万株左右,而我国每公顷种植仅5万多株,每公顷种植株数相差近3万株,所以种植转基因玉米在我国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从世界范围看,转基因玉米的推广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玉米2005年市场价值达到19.1亿美元。董英山介绍说,以美国为例,美国原来每年约有一半的玉米田(3200万公顷)受棉铃虫危害,损失金额达10亿美元,种植转基因玉米后,产量提高9%,每英亩增收高达60美元。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环境效益十分明显。以往美国玉米每英亩平均使用农药22美元,现在转基因玉米仅用10-12美元。



  作为目前世界上商业化种植的四大转基因作物之一,全世界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增长。2005年已经达到2120万公顷,比2004年增长10%,占全球种植玉米总面积1.47亿公顷的14%。 



  (小标题)出口贸易、食品安全“两大壁垒”开始瓦解 



  出口贸易及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直以来限制我国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如今这些问题已经开始淡化,特别是对以工业加工原料和饲料为主的玉米,其相对安全的认识已经趋同。



  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一度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一方,积极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以欧盟为代表的另一方则为限制北美农产品的进口,一度禁止转基因作物在欧盟国家的种植。



  然而,近年来许多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种植推广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欧盟2003年明确规定不允许其成员国设立“无转基因作物区”,英国最近已批准抗虫玉米的试验种植,澳大利亚批准转基因油菜生产,2005年德国正式批准种植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一些宗教国家也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巴西、南非、菲律宾、伊朗等国近年也批准了转基因大豆、棉花、水稻等作物的商品化生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以转基因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支持的重点。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新的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美国拥有500多个基因实验室和全球约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近年来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力争全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9月,欧盟委员会在《欧洲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指出,“生物技术是下一个技术革命,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支柱。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日本提出要实施“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把生物产业建成为仅次于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印度在成为计算机软件大国之后,立志再成为生物产业大国;韩国、泰国等也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而且世界范围内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向重组、并购和规模化发展。通过企业重组、并购,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大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这些公司不断合并重组,形成固定资产和技术力量均十分雄厚的大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竞争力成倍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还刚刚起步,企业少,规模小,缺少研发能力,难以与跨国公司抗衡,在严峻的国际竞争中亟待发展。



  (小标题)发展转基因玉米缓解国内玉米市场短缺危机



  按照当前国内玉米的产销形势,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后5-10年,我国玉米将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从消费形势看,近年来国内玉米需求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饲料消耗玉米稳步增长,年增长率在7.1%左右;工业对玉米需求量高速增长,从2004年开始,乙醇生产消耗玉米量增速达20%,2004年玉米工业消耗量仅为1470万吨,到2006年已达2350万吨,国内玉米深加工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生产形势上,东北玉米产区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是我国两大玉米生产区,其玉米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8%。20世纪90年代,黄淮海区玉米自给有余,近年已发展成自给不足。以山东省为例,玉米总产量水平在1500万吨左右,而玉米消费总量为1800万吨。近年来已连续出现玉米供应缺口。



  东北地区在90年代玉米大量积压,而近年东北地区已从传统玉米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向玉米深加工基地转化,粮食库存与调出量正逐年减少,粮食库存已由2002年的9500万吨降至目前的3500万吨。



  辽宁省将在沈阳建设大型玉米工业园区,在今后5-10年内园区建成投产年玉米加工能力在800万-1000万吨水平。黑龙江省玉米加工能力将达1200万吨。吉林省正在兴建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新建和扩建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在今后5-10年内全省玉米加工能将达到1200万-1500万吨的水平。



  岳德荣指出,今后5-10年内,东北地区单玉米加工即可消费玉米3400万吨左右,再加上饲料消费2000万吨,东北玉米将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过去的北粮南调现象不复存在,全国玉米供求将出现紧缺局面。中国将从一个玉米生产位居第二,且供过于求的玉米大国,发展到供不应求的状况。 



  而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专家分析,未来的5-10年,世界第一玉米生产国--美国的玉米也仅能自给自足。美国的玉米工业,尤其是乙醇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带来美国自身玉米消耗量的剧增,玉米出口量将大减甚至没有出口。



  “要解决我国的玉米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己,依靠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专家们说,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大势所趋,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特种玉米,来缓解我国玉米将要面临的短缺问题,一些新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已经出现或正在研究:



  低植酸玉米。用低脂酸玉米制成的饲料喂少一半,饲料中的钙和蛋白质也可更完全地被动物吸收,从而可减少造成污染问题的氮排泄物的数量。低植酸玉米在美国已经商业化。 



  高植酸酶玉米。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牲畜粪便中磷酸盐含量少一半左右,进而保护土壤。



  高赖氨酸、高蛋氨酸、高苏氨酸玉米。用高赖氨酸、高蛋氨酸、高苏氨酸玉米制成的饲料有助于禽畜改善主要氨基酸的平衡,以减少动物对氮的排泄量。
作者: 2007-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