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中美首次联合开展棉花基因组测序

来源:人民网
摘要:中美两国联合主持开展的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从两条染色体上找到363个基因,这为棉花育种实现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展示出光明前景。这是记者今天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了解到的信息,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

点击显示 收起

        中美两国联合主持开展的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从两条染色体上找到363个基因,这为棉花育种实现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展示出光明前景。



  这是记者今天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了解到的信息,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棉花科学家出席大会。



  中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也是棉花需求和消费大国。常年植棉面积500万公顷左右,产600万吨左右,年消费总量约1000万吨,我国棉花单产、总产、消费量和进口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棉花产业关系到2亿农民的收入和1900多万纺织工人以及近千万人的棉花科研、加工、流通队伍的生存和就业。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棉花生产,在  “十五”和“十一五”  “863”计划和国家转基因植物产业化专项启动了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基因分离、品质改良等研究项目、  “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  等  “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使我国在棉花纤维品质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基因标记定位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7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美国农业部南方平原农业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启动了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



  这次国际棉花基因组研讨会是国际棉花科研领域高水平的重要会议,将通过棉花结构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相关内容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协作,共同推进世界棉花发展。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转基因抗虫棉选育方面成效显著,成功培育了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抗虫棉市场份额达80%以上。中国棉花的转基因技术和抗虫棉品种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作者: 2008-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