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访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到成为实验室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和实验室主任,22年来李宁见证了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目前是我们实验室发展历史上规模体量最大、学科布局最完善的一个时期,也是我认为实力最强的时期。采访中,他睿智的目光和生动形象的语......

点击显示 收起

        ———访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到成为实验室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和实验室主任,22年来李宁见证了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目前是我们实验室发展历史上规模体量最大、学科布局最完善的一个时期,也是我认为实力最强的时期。”李宁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  

  在采访李宁之前,记者就听说他是一个视野开阔而且思维非常活跃的人。采访中,他睿智的目光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背景。  



  李宁: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农业领域首批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筹建于1987年,以综合性的高水平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为计划建设目标,1990年通过验收正式运行。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生物技术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农业生物技术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突破了传统农牧业的局限性,通过利用动植物中的特定基因,可以更有效地培育作物和家畜的新品种,对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资源有限,单靠传统的农业生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我国生物技术研究起步晚,早期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也相对薄弱。八十年代末,只是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基因工程研究开展较少、收效甚微。为加速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其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始筹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李宁:实验室以重要农作物、家畜(禽)和农业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基本目标,主要就农业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动植物大规模转基因克隆与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农作物与家畜(禽)的分子育种三个方向,在基础和应用基础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开展研究工作,认识相关资源的生命系统与生命过程,探索农业生物的种质改良和高效利用,发展相关高新技术。  



  实验室内部通过课题组之间的交叉协作,以新基因的发现和基因组学等基础性研究为动力,以大规模转基因与细胞克隆技术平台为纽带,大力开展动植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和生物反应器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相关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在上游主要针对部分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结构基因、调控基因和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在中游则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营养蛋白,改良动植物的重要经济性状为目标,重点开展基因功能的利用、高效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等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努力将所得研究成果向产业化应用推进,为农业生产的良种化和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发展与异源表达产物开发利用有关的技术体系,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实验室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李宁:近5年来,实验室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SCI研究论文34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有12篇。  



  在动植物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这一前沿性基础研究领域中,实验室科学家主持了“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农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两个973项目。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上,实验室采用基因组分析技术,开展了以猪、鸡为主要对象的畜禽功能基因组研究,并在其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定位、连锁图谱构建、表达调控机理和DNA芯片及RNAi干扰技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实验室围绕稻、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开展了以高产、优质、抗逆和抗病虫性状改良为目标的基因功能发掘与分子育种利用研究。在材料与技术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进展,建立了小麦杂种优势机理研究与野生稻基因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平台,优质、抗虫转基因玉米的研发达到了可以进入产业化的水平。  



  在动植物病毒病防治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上,实验室在国家“863”重大专项、“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和“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将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与发展传统技术相结合,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抗病毒转基因作物、动物疫苗抗原提呈和免疫激活与抑制的机理,以及基因工程核酸疫苗缺陷改造等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家畜体细胞克隆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上,实验室在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主要以两项“863”重大专项为依托,就相关技术体系的结合、创新、综合利用取得了突破,在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体细胞克隆及转基因克隆技术平台,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在相关领域的差距。  



  记者:与国内外相同学科领域实验室相比,目前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李宁:实验室建立20多年来,在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物改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学科综合、层次分明、具有特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实验室整体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记者:作为实验室主任,您在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李宁: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很大。  



  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定位来讲是国家科研力量中的“国家队”,一个国家实验室真正能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支撑作用,实验室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到底能对产业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动则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科研经费,可以养活几个村或几个乡的农民,如果科研方向错误或者出不来成果、对产业发展没有推动,这些钱还不如拿去解决农民的生活贫困问题,所以来自科研方面的压力很大。  



  在成果产业化方面,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我们出了很多成果,得了不少奖,但这些成果往往都束之高阁,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一种好的连通科研和市场的中介机制。做科研的人和做产业的人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如何能让他们结合好,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起到中介的作用。另外,国家的一些产业政策也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比如转基因成果转化就很受限制,一方面我们在大量进口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一方面我们自己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转基因成果很难产业化。  



  还有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家既明着比,但更多的是暗着比。5年一次的评估就是明着比,暗着比就是指平时兄弟实验室之间都非常关注对方的研究进展和优秀人才,都掂量着是否把对方的人才给挖过来,呵呵。谁不想做得更好一点呢?  



  记者:实验室下一步有哪些发展计划?  



  李宁:下一步,实验室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凝练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研究方向。目前是我们实验室发展历史上规模体量最大、学科布局最完善的一个时期,也是我认为实力最强的时期,我们非常有雄心壮志,争取多申请一些重大项目,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引进一些世界级的科研领军人物,并积极培养青年科学家和高质量的研究生。还要整合研究资源和力量,探索如何将不同的课题组联合组成大的科研团队,开展交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保证实验室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提高实验室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 2008-7-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