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石斛飘香永生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再访深圳永生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星华石斛,在我国并不少见。但要见到铁皮石斛,恐怕就很难了。其原因是铁皮石斛属名贵的中草药,加之生长条件苛刻,成长缓慢,又由于人们过度地采撷,因此,成为濒临灭绝的品种。鉴于此,1986年被国家定为濒危珍稀保护品种,所以人们已很少看到野生的铁皮石斛了。...

点击显示 收起

——再访深圳永生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星华



  石斛,在我国并不少见。但要见到铁皮石斛,恐怕就很难了。其原因是铁皮石斛属名贵的中草药,加之生长条件苛刻,成长缓慢,又由于人们过度地采撷,因此,成为濒临灭绝的品种。鉴于此,1986年被国家定为濒危珍稀保护品种,所以人们已很少看到野生的铁皮石斛了。然而在广东省饶平县永生源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人们却见到另一番情景。但见百亩基地,垅畦成片,绿茵如注,花朵连连。当你走近它,但觉一股幽谷空兰的浓郁馨香,直扑入鼻,沁人心脾,令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难以移步。这就是深圳永生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培植的铁皮石斛。无怪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先生考察时见到此景,感慨地说:“这么大规模地种植成功铁皮石斛真的不容易。”就连94岁的中医药大师邓铁涛先生听到介绍后,也满怀激情地欣然命笔,写下了“铁皮石斛利养生”七个大字。是谁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和勇气,敢于献身于举步维艰的中草药种植事业;他又有什么奥秘,能巧夺天工。既挽救了铁皮石斛这一珍稀奇贵的名贵中药品种,又擦亮了中药界的一颗明珠。近日,我们走访了深圳永生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星华。



  惟大襟怀能本色



  人们常说,成大事者必有其大气量,大胸襟。必有其过人之处。况且,古之论英雄的词汇丰富而广博,诸如包容宇宙之心,吞吐风云之志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带着对成功者的仰慕心情去拜访他的。一番寒暄之后,刘星华打开了话匣子。刘星华,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他高中毕业后赤手空拳到深圳闯天下。深圳,既是开拓者的幸运之地,也是创业者的熔炉。他挤过破烂陈旧的中巴车,吃过冷热不均的盒饭,也睡过潮湿的草铺。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坚韧和刚毅,抑或是中国农民勇于吃苦的传统美德,他在困难面前愈挫愈奋,在艰苦之中甘之如饴。他搞过瓷器,做过贸易。每做一行,都做得十分成功,一直做到行业的高端。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不到几年,他就成为五家公司的老总。地位变了,他吃苦耐劳的本色未变;财富多了,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执着精神未变。他对眼前的一切似乎并不满意,他说:“钱多有什么用,只有将钱变成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才真正有意义。”由此,他踏遍青山,遍地寻求一种他认为对社会有益的产业,然后再脚踏实地去干。哪怕是不赚钱,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常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朋友家,听到了铁皮石斛这个名词,知道了铁皮石斛的药用功能和价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星华眼前豁然开朗。这难道不是自己朝夕寻找、梦寐以求的东西吗?于是,刘星华把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转到了健康养生行业,开始种植铁皮石斛。消息一传出,不少关心刘星华事业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大家都知道,铁皮石斛太娇贵了。不但生长缓慢周期性太长,而且生长条件和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多少人想种植都未能成功。刘星华能行吗?他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三无符合环境的场地,困难太多了。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星华在诸多困难面前,没有退步,没有动摇。他说,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没有人才可以诚聘,没有场地可以酿造。于是他义无反顾,坚定地踏上了种植铁皮石斛的道路。从那时开始,每天人们都看到刘星华头戴草帽,出没在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无论是早晚晨夕,阴晴雨天,从来都没间断过。有人对此不理解,说刘星华有福不享跑到深山自找苦吃,甚至有人说刘星华放着董事长不当,跑到乡里捏泥巴。但刘星华不以为然,他认为要干成一件事,必须身体力行,况且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要做成功。刘星华这种不计名利的博大胸怀,勇于吃苦的勤劳本色,对事业执着进取的献身精神,确实感动了一批有志之士。他们联袂相携,接踵而来,星聚在永生源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无私地帮助永生源解决生产过程中一些重大的技术性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医学院院长赖小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在中药界一直为中医药奔走呼号,默默奉献的学者,听到刘星华的事迹之后,感动不已。他不但率先出阵,亲临永生源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无偿地帮助解决问题,而且还将学院教学与基地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科技部国家新药研究生物技术与医药卫生处邹健强处长,也多次带团带组,到基地考察。至此,永生源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专家汇集,人才充盈,羽翼丰满,蒸蒸日上。



  是真同道自合流



  刘星华种植铁皮石斛的精神和事迹是感人的。但是,“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只有众人拾柴,火焰方旺。我们采访的另一位人物,就是永生源公司的总裁徐燕女士。当我们和徐燕女士见面时,心底顿时生出了许多疑惑。眼前这位一身文气的知性女士,本应出入于学院书坛,怎么跑到这里种起铁皮石斛来了。说起来,渊缘还真不少。徐燕上世纪70年代生于新疆,新疆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当过教师,干过销售,做过证券,也办过安防企业。无论做哪一行,她都做得很认真,做得风生水起。不到30岁,就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为她的事业打下了基础。但是徐燕好像对她手上所做的事和兜里的钱并不是那么在意,她更多的是关注中药、养生和健康问题。她对这个领域充满着激情,充满着爱好。她常说,要不是命运开玩笑,她会成为一名好的医生,做一个悬壶济世的杏林人物。究其原因,她也说不清楚。她只说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频繁上医院的缘故吧。她从上中学起就爱看医药书籍。大学时代虽然学的是中文,但课余她却广泛涉猎中国医药的经典。《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之类的书叫她着迷。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她的这种爱好和兴趣,使她对健康养生行业特别关注,总想在这个行业做点事。在一次企业家的联谊会上,徐燕认识了永生源公司董事长刘星华,经过简短的交流,双方的理想、志趣和抱负惊人的相似,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诚所谓,大道相同共肺腑,远志相合成股肱。刘星华邀请徐燕加盟永生源的事业,徐燕欣然应允,当即加盟到永生源铁皮石斛发展的行业。徐燕加盟到永生源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她做事一把火,走路一阵风。加上她生性开朗,处事敏捷而又果断干脆,很快就将公司内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永生源品牌的提升,文化内涵的积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她具体负责的营销领域,大胆改革、整顿、引进、提拔,培养了一支生龙活虎,戮力同心的营销团队。如今当你走进永生源,面对着那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你不得不佩服刘星华的敏锐和智识,不得不佩服徐燕的干练和丰富。



  科技导航创奇迹



  说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我国有些地方如云、贵、川、江、浙、皖一带,曾有些人尝试。但大多数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铩羽而归。很少有成功的。而永生源却成功了。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当然,永生源开始种植铁皮石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一江春水,九曲回肠,受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他们毕竟挺过来了,成功了。现在当我们问到他们成功的秘诀时,他们给出了三句话12个字,即:遵循科学、依靠科技、科技创新。首先遵循科学的问题。我们知道,铁皮石斛不仅生长缓慢,生长条件苛刻,而且离开原生状态根本存活不了,有的即使存活下来也会产生变质变异。不是野生铁皮石斛那个味了。因此要想人工种植铁皮石斛成功,首先必须还铁皮石斛一个原生态环境。为此,永生源将铁皮石斛生产基地选址到了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根据饶平县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再根据铁皮石斛的生长需求,依山傍水,返朴归元,酿造铁皮石斛生长的原生态环境。其次是依靠科技的问题。他们模仿铁皮石斛原生种的生态要求,采取搭竹架地砌花床种植模式,多批次小规模进行铁皮石斛种植试验,并通过“种源选优对比、种植方式对比、光折射度对比、基质配方对比、干湿度对比、养分供给对比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攻关,基本掌握了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2006年他们又改地栽模式为搭竹架花床,扩大中试规模,改善植株立地环境,促进小苗生长;2008年,他们按照高标准要求,搭建钢架大棚结构,采取了“内外遮阳大棚,架花床高密度栽培”方式,终于获得了当今全国最大规模连片人工种植成功。三是科技创新。永生源铁皮石斛的栽培成功,还源于永生源人不断地开拓,不断地进取,不断地科技创新。目前,永生源在栽培铁皮石斛技术上已取得多方面的突破,并且获得了多项专利,但是他们并不满足,而是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2008年永生源公司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并且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开展无性组培快速繁植铁皮石斛研究、大规模连片种植技术研究,并且“应用纳米技术促进铁皮石斛快速组织的组培方法”,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GAP要求进行种植生产。同时,按照有机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全程对生产环境、空气、水质、基质,生产资料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控。永生源现已经建有年生产能力3000万株的现代化植物科技组培繁育中心,以及100余亩按国家GAP标准建设的的种植基地。现在正着手600亩新基地的建设。



  引领时尚高品位



  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人们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来越把健康养生放到了重要位置。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趋势。当然,也由此催化和派生出了一些保健养生的行业。沉舟侧畔,大浪淘沙,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要求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接近自然、接近绿色。人们把目光逐步投到传统中药宝库里来。铁皮石斛素来享有“珍稀奇贵,天之娇宠”的美誉,又是冠盖九大仙草之首的名贵中药材,自然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人们开始呼唤寻找铁皮石斛。然而,野生的铁皮石斛求之不得,人工种植的铁皮石斛效果怎样?又到哪里寻找?注重健康养生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古往今来,铁皮石斛利养生,是时间、实践、科学证明的。无数医学典藏中对铁皮石斛养生都有记载,谓其强阴、健阳、补内绝不足,久服厚肠胃……。所以,铁皮石斛历来是健康养生之珍品。历朝历代都把铁皮石斛当做贡品,上贡给皇家品用。野生铁皮石斛和人工种植的铁皮石斛有无差别,有关专家曾在永生源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对永生源所种植的铁皮石斛与野生铁皮石斛作了对比、检测、化验和分析。发现永生源所种植的铁皮石斛与野生铁皮石斛的外表形象、内涵成分、药效功能等几近一致,是一朵花枝上的并蒂花。其原因是永生源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完美地运用了仿生学,达到了夺天地之造化,采自然之灵气的效果。品用铁皮石斛方法极为简单,可以鲜吃,可以榨汁,可以煲汤,可以泡茶,干品可以磨粉食用。可以这样说:铁皮石斛是药膳皆宜,干鲜均可得其要的名贵中草药。最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赖小平先生,就推出了一种新的饮用铁皮石斛的方法。即将鲜铁皮石斛、鲜淮山,少许枸杞、少量陈皮,合在一起榨汁煮沸,饮用时,气味佳,口感好,饮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前景无限奔未来



  铁皮石斛经过报纸的宣传、解读,迅速地传到了海内外。永生源的形象也随之而鹊起。应该说,铁皮石斛这一中华瑰宝的确好。永生源对于挽救铁皮石斛这一濒临灭绝的名贵中药材,并将其发扬光大功不可没。尤为可喜的是,永生源人对眼前的成绩并没有满足。对于如何加大科技的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强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真正给全社会带来福音,后面的路还很长。因此,我们在永生源基地看到了一幅可喜的画面:基地在扩大,人员在增加,各门各类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陆续入驻,整个基地一片繁忙。用永生源公司董事长刘星华的话说,他目前正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科研的投入,广泛地引进人才。尽管永生源目前已和国内三大专业科技机构,如科技部、中科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都有合作,并且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学研结合先进基地”和科技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称号,产品成功通过了香港有机食品认证。但刘星华认为:科学的问题是没有止境的,如果我们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落后了,因此现在必须从原点做起。刘星华这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自我激励精神难能可贵。目前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二是加大生产投入,扩大再生产。永生源现已成功地大面积种植了100多亩铁皮石斛,他们计划在三年内扩大到600亩,五年内扩大到1000亩。刘星华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将日益加大。因此他觉得肩上担子还很重,任务还很大,路还很远。三是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永生源现已围绕铁皮石斛开发了多项产品,但他们认为远远不够。的确,铁皮石斛在我国药典中,配伍是多方面的,目前对铁皮石斛的开发和利用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如何全面利用和开发铁皮石斛,空间还很大。就永生源来说,他们的发展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需要,又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永生源现今所从事的产业是前景无限的阳光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无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祝愿永生源人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 2010-2-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