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水稻选育成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摘要:在26日科协举行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经多年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发掘条纹叶枯抗病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改良了江苏省直立穗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延长了该品种的使用寿命,......

点击显示 收起

        在26日科协举行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经多年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发掘条纹叶枯抗病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改良了江苏省直立穗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延长了该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直立穗粳稻品种产量水平增长较快,产量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当时的杂交籼稻,且经济效益良好,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迅速增加。进入2000年以来,江、浙、沪一带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爆发,随着苏中、苏北地区水稻品种粳稻化,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也逐年加重,加强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的选育或改良优良推广品种的抗性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2004年,在扬州对江苏省1981—2002年间审定的25个迟熟中粳品种进行产量鉴定,通过鉴定结合区域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以武运粳8号为抗性改良对象。武育粳8号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稻米产品,在江苏和上海稻米市场十分畅销,但由于该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为了发掘条纹叶枯抗病基因并及早应用于育种,利用抗病广亲和籼稻Dular与感病粳稻Balilla杂交构建的F2无性系群体,在第11染色体上精细定位了2个条纹叶枯病抗性QTLqSTV-11b和qSTV-11c。以直立穗高产品种武运粳8号作为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受体亲本,利用抗条纹叶枯病品种葵风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同时利用4个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TS11-31、STS11-71、STS11-19和STS11-43进行辅助选择,至2008年正季,共计获得  70个BC3F5以及115个BC4F4抗条纹叶枯病的稳定株系。经回交后代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的系统鉴定,从中筛选出10个BC4F5株系和2个BC3F6株系,这些株系综合性状与武运粳8号已十分相近,保持了武运粳8号的丰产性和优质,明显提高了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此项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地改良了江苏省直立穗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延长了该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资助,研究结果发表于2011年5月《作物学报》第37卷第5期,题目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作者: 2011-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