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最新文章解析新作用机制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摘要: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抗风湿药短瓣花根和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多个化合物,从中解析短瓣花中含氮化合物及其免疫抑制活性与作用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在ChemistryBiodiversity,JournalofNaturalProducts和Peptides等期刊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程永现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河南......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抗风湿药短瓣花根和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多个化合物,从中解析短瓣花中含氮化合物及其免疫抑制活性与作用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在Chemistry  &  Biodiversit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和Peptides等期刊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程永现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2007年入选云南省第十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与后备人才,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大理学院药学院客座教授,Molecules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药化学与生物学,包括:神经系统与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基于中医养生思想的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理论与用药经验的的化学与生物学本质研究。



短瓣花是西双版纳常用治疗风湿骨病草药,基于风湿病多与抗炎免疫药理有关。程永现研究组对石竹科抗风湿资源植物短瓣花的根初步化学研究中分离得到了含氮化合物,并进行定向活性筛选,发现环八肽及生物碱均具有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尤以环肽为强。同时也发现短瓣花的根和藤茎中富含环肽和特征性的生物碱,但这些未分离的含氮化合物是否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强度与结构的关系以及选择性如何尚不清楚。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05258)的资助下,这一项目组从短瓣花根和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40个化合物(含氮成分17个),新成分14个(含氮成分11个)。抗炎及免疫活性测试发现1个生物碱和3个环肽具有免疫抑制活性;2个环肽和1个生物碱在肾系膜细胞株上显示显著的抗炎作用,并初步阐明了生物碱中的偶氮和羟胺基团是抗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官能团。



初步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环肽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和抗促炎症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有关。该研究不仅阐明了环肽和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是短瓣花抗风湿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且发现了2个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较强的环肽成分,为发展成为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药物奠定坚实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石竹科植物环肽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作者简介:



程永现



简历:  

1990.9-1994.7: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7.9-2000.8: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0.9-2002.9: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医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3.8-2005.2:德国耶拿大学药物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德国洪堡基金博士后研究。

2002.9-2003.7:  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新药审评工作;

2005.2-2008.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药和复方化学急需人才引进,副研究员兼课题组长,硕士生导师;

2008.8-迄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中药化学与生物学,包括:神经系统与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基于中医养生思想的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理论与用药经验的的化学与生物学本质研究  



代表论著:  

迄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免疫抑制活性环肽申请并公开发明专利一项,参与的环肽研究获得2006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署名第七);2007年入选云南省第十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与后备人才;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大理学院药学院客座教授,Molecules杂志审稿人。2005年以来,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手段开展中药和复方相关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若干中药功效成分及其应用前景评价);

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风湿药短瓣花免疫抑制活性物质及其机制研究);

4.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瑞士诺华制药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
作者: 2011-6-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