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南海海洋所揭示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高效协同抗菌性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摘要: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鞠建华研究员团队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构以转运蛋白基因sgvT2为中心,上游区段负责绿灰霉素合成、下游区段负责合成绿灰霉素的域,在两个区段外则是调控基因和抗性基因区。研究人员运用RT-PCR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株进行分析,发现它与受体......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鞠建华研究员团队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构以转运蛋白基因sgvT2为中心,上游区段负责绿灰霉素合成、下游区段负责合成绿灰霉素的域,在两个区段外则是调控基因和抗性基因区。

研究人员运用RT-PCR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株进行分析,发现它与受体的结合能够激活下游的两个SARP家族的正调控蛋白sgvT2和sgvT3,从而揭示了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高效协同抗菌性的生物合成机制。该成果被选为内封面文章发表在ChemBioChem上。

据介绍,灰绿霉素(Griseovridin)和绿灰霉素(Viridogrisein)是一对由多种放线菌生产的具有协同抗菌效应的链阳菌素类抗生素。灰绿霉素具有二十三元不饱和并九元含烯硫键的内酯结构,绿灰霉素具有三个天然氨基酸和五个非天然氨基酸构成的八元环脂肽结构。灰绿霉素可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的A位点,阻止氨酰tRNA的结合,有利于绿灰霉素高效结合P位点,加速延生的多肽链解离,二者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抑菌效果。两种抗生素结构独特,调控机制新颖,在治疗耐药性病菌感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获得了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基金的资助。

作者: 2013-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