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孙学军:医生难道不应该发表SCI论文吗

来源:健康报
摘要:最近上海长海医院三位医生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看法,提出目前中国的年轻医生大都面临着巨大的论文发表压力,而发表大量没有用的所谓基础研究论文,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交流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强调科研会大量占用临床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到临床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更不可接受的是,评价医生把是否发表S......

点击显示 收起

  最近上海长海医院三位医生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看法,提出目前中国的年轻医生大都面临着巨大的论文发表压力,而发表大量没有用的所谓基础研究论文,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交流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强调科研会大量占用临床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到临床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更不可接受的是,评价医生把是否发表SCI收录论文为标准。他们最后提出,应该把发表SCI论文评价标准从目前的医生评价体系中剔除。

  作者们希望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科研和临床水平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科研会影响临床技能和交流能力;二是发表论文不要用SCI作标准。中国医生是否要强调做科研,是否强调发表SCI论文早就有不少讨论,其实他们提出的这两个观点都值得商榷。

  首先,研究型医院必须强调做科研的重要性。年轻的临床医学不需要作科研吗?我认为,如果说是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显然不需要作科研,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学的附属医院,一个国内一流的教学医院,也不要求医生作科研,那就说不过去。虽然具体要求考核方式是否正确则需要认真考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大家都可以找到不作科研的理由,大学老师可以说教学任务繁忙,中老年医生也可以说临床任务重,工作任务重不能作为不作科研的理由。

  美国的医学教育应该是比较进步的,临床医学学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必须有从事科研的经历,注意这里是指经历,没有一定要发表论文,当然如果可以发表论文就更好了。美国NIH现在倡导的转化医学正在得到包括中国等世界各国的认可,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医学转化研究能力的医生。现代生物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但临床转化研究仍相当迟缓,这就要求那些所谓研究型医院来承担这项任务。中国显然是一个医学大国,拥有众多临床医生和世界最大规模的患者,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医学技术的研究水平是非常落后的,在世界医学上,中国学者地位是非常低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大多数中国的医生科研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已经位居高位的临床医学专家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这场已经进行中的强调转化医学研究的时代,降低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不适当,只能导致我们长期继续跟在别人后面学习。

  当然,要求临床医生参与科研,不等于让所有的临床医生都去搞科研,强调提高科研能力并不等于把医生都驱赶到为发表论文而科研的境地,而是要以培养科研能力,提倡从事结合临床的科研项目上去。就是在这个长海医院,消化科的一位博士,在开发胶囊胃镜方面的突出工作,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技术,而且创造了十分明显的经济价值。高水平的医院就应该鼓励医生开展这样的研究,不要鼓励做那些为发表论文的科研,绝对不是简单地临床技术可以代替的,所以中国现在临床医生并不是要不要科研,而是应该做什么科研的问题。

  其次,SCI作标准是作科研的起码要求。关于SCI的讨论不是这个话题的主题,其实作者心里明白,不用SCI作标准,也必须有其他的标准,例如中文核心期刊。众所周知,国内许多所谓的核心期刊,其学术质量真的无法让人接受,这才是目前大家普遍转向用SCI作标准的原因。当然不是说SCI作标准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说不是最不好的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已经给中国的科研水平提高发挥了正面作用,在目前科研管理人员,科研整体水平不强的条件下,以SCI作标准是最可行的方法。例如2007年长海医院一年发表SCI论文只有117篇,而2012年发表的论文已经达到480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也快速提高(图1,2)。虽然不能以发表多少论文作为这个医院水平的评价标准,就从这个标准看,确实可以说该医院学术研究的水平和档次确实相应提高了。这显然也有强调发表SCI论文政策的贡献。

  如果说医生应该写论文,甚至应该强调SCI论文,但不是所有级别的医院都必须按照这个要求执行。其实现在国家有关管理机构如卫生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鼓励把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分开考核,科研能力强的可以晋升教授研究员,但临床技能好的可以晋升主任医生。这就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最后,中国鼓励发表论文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从大趋势看,中国学者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已经快速增加了10几年,现在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达到美国的50%,可以预测,论文数量将很快接近美国并是日本、英国和法国三个科技大国发表论文数量的总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管理机构和各个科研单位鼓励发表论文的期望必将会大大降低,而提倡高质量研究论文,或者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将逐渐成为数量之后的必然要求和趋势。许多医院压迫年轻医生发表SCI论文的压力也将相对减弱,相信不久这种情况将会出现。虽然形式会不同,大型医疗机构科研的强调科研对青年人的压力仍将继续长期存在,如果有的医生确实不愿意做在大型医院承担科研的压力,只能选择到那些基层医院只做临床,显然许多年轻人更看重的不只是压力,而是因为长远的发展潜力。

  总之,来自中国一流医学研究机构的三位青年学者,建议取消将SCI论文排除在医生考核标准的建议并不正确,正确的作法是如何端正自己的态度,投身到真正可以提高医疗技术的科学研究中去,给中国的医学研究水平作出实质性的付出和贡献。

作者: 2013-3-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