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打造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金标准”

来源:城市快报
摘要:三位院士倾心痹祺成就经典名方中药是世界传统药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临床应用的历史,在医疗保健中占有特殊地位。然而到目前为止,中成药在世界各地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先例,更无从谈起在世界上推广普及中药。其瓶颈在于,目前国际医药体系由西方主导,药物的研发、检测......

点击显示 收起


三位院士倾心痹祺成就经典名方

  中药是世界传统药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临床应用的历史,在医疗保健中占有特殊地位。然而到目前为止,中成药在世界各地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先例,更无从谈起在世界上推广普及中药。其瓶颈在于,目前国际医药体系由西方主导,药物的研发、检测等行业标准完全是西药的标准。而中药制约或改性的变化,其作用机理远较西药复杂得多。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用现代药物理论诠释和证明传统中药神奇作用一直是中药的短板,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前进步伐和国际化发展之路。

  面对如此困境,中医药专家们苦苦寻觅破冰之策,王永炎、张伯礼、刘昌孝三位院士凭借他们中医药兼通的深厚底蕴,高屋建瓴的科学思想,先后运用循证医学理论、细胞分子药理理论、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理论等国际药物研究通用理论,对中药进行多方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找到一条可行性通道。京万红药业生产的痹祺胶囊以其独具特色的组方、科研和疗效优势,作为试验用药,分别入选几位院士承担的国家级、重量级课题,先后在院士的领衔下,取得了国家科技部基础攻关项目“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药临床疗效观察标准”研究、天津市科委首批“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确有疗效的中药痹祺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成功,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金标准”的地位。

  近日,本版连续刊载了王永炎、张伯礼、刘昌孝几位院士,先后与痹祺胶囊结缘,进行现代中药科研攻关的故事,在业界与读者中引起共鸣,传为美谈。今天,我们系统回顾这一神奇之旅,温故而知新。

  院士掌舵高起步

  现代中药数痹祺

  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是中医药的起点。几千年来,历代的先贤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无数的医疗实践,护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健康繁衍。浩如烟海的中药方剂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饮食习惯、身体素质、遗传基因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疾病谱也随之相应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一切改变,面对疑难杂症,面对一拨拨流行性疾病的蔓延,中医药厚积薄发,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依然坚定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中药是多成分的复杂系统,“君、臣、佐、使”精妙绝伦的配伍,几味中药或几种成分相互作用,各有协同、制约或改性的变化,其作用机理远较西药复杂得多。尽管中药已经有数千年临床应用的历史,但目前国际医药体系由西方主导,药物的研发、检测等行业标准完全是西药的标准,中药的经验医学理论不被国际医药体系所承认。尽管多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许多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制了许多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制剂,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用现代药物理论来分析中药的研究起步较晚,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西药,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研究的方式方法都在探索当中,使运用现代药物理论诠释和证明传统中药神奇作用难上加难,中药仍处于明明有效,却说不清楚的尴尬境地,成为中药发展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和国际化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中成药在世界各地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先例,更无从谈起在世界上推广普及中药。

  要想实现中药现代化,使中药在世界上立足,首先要像西医那样阐明中药在人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讲清楚中药药代动力学原理、临床循证医学疗效、安全性等。为此,国内多位泰斗级中医药专家前仆后继,不遗余力地为建立现代中药科研模型、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攻坚和艰难探索。其中,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刘昌孝院士先后选中痹祺胶囊作为重点课题研究试验用药,并取得了突破性、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痹祺胶囊不负众望,在现代中药研发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交出了令院士们满意的答卷,成为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金标准”。

  华佗神丹代相传

  科研开发成痹祺

  说到痹祺,乃“名门之后”。痹祺胶囊源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的经典名方“一粒仙丹”,又名“宝寿丹”,是中医药瑰宝。经华佗徒弟吴普的后人世代相传,临床应用已有1800年之久,在唐朝时期称“万病回春丹”。新中国成立后,“一粒仙丹”传到了吴普的后人吴香山手中。1956年,吴香山被选调进入安徽省人民医院,任中医外科医师、副主任医师,同年协助创建省立医院中医外科,“一粒仙丹”在医院内使用时曾暂用名“筋骨止痛丸”。后来,吴香山无偿把“一粒仙丹”的药方捐献给了国家,最终落户京万红药业。

  1983年,京万红药业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一粒仙丹”进行了新药研发和报批。药研人员历经8年的艰辛研制和不懈坚持,经过对原方的屡次调整和大量临床、药效研究,准确地阐述了“一粒仙丹”作用机理,让这个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经典名方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1991年,新药痹祺胶囊终于得以面世,成为国家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实施后首批被批准的国家中药三类新药。

  痹祺胶囊处方由10味药组成,配伍经典,非常具有代表性。它独具特色的是以马钱子为君药,同时以四君子汤做基础,此方治则为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针对风湿痹症的内外病因,切中病机。

  风湿类疾病在中国非常普及,却迁延难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日常行走坐卧。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是以累及外周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多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当看到痹祺胶囊充分严谨的报批材料和良好的疗效,卫生部评审专家非常兴奋。有专家提出筋骨祛痛胶囊还没有完全展现该药的作用和魅力,可以改个更贴切的名字,于是“痹祺胶囊”诞生了。“痹”,祖国医学认为是由风、寒、湿引起的人体肌肉、骨骼关节疼痛的泛称。“祺”,是吉祥如意之意。“痹祺”二字,取其能为痹证患者带来吉祥如意、幸福健康之意。“痹祺胶囊”承载着医药专家们驱尽顽疾,造福人民的厚望。

  痹祺疗效美名扬

  吹响国际进军号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京万红药业的药研人员不负重托,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继续研发之路,浇灌着痹祺胶囊幸福之花。

  2000年至2001年,京万红药业委托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在天津组织开展了痹祺胶囊的临床再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使用痹祺胶囊治疗684例风湿病患者,疗效令人满意。

  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通过总结痹祺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浅静脉炎等五大类疾病中的九种疾病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了痹祺胶囊的五大疗效特点:一是起效快、疗程短;二是有效率高,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67%以外,其他疾病的有效率都达94%以上;三是对各种临床指标如:疼痛、压痛、晨僵、肿胀以及各种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四是安全,不良反应小;五是痹祺胶囊的疗效并不低于常用的牵引、按摩、理疗等治疗手段,且口服非常方便。

  痹祺胶囊以它确切的疗效,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临床实验,证明了它在风湿骨关节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痹祺胶囊的整体治疗效果,让参加临床观察的各医院专家对痹祺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充分的信心,开始广泛被天津的医生、患者所接受和认可。经过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推荐,使痹祺胶囊逐渐走出天津,向全国医药市场进军。

  天津周边如北京、石家庄、唐山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市的医院开始尝试使用痹祺胶囊,其日益显现的神奇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痹祺胶囊口碑相传,声名远播。

  痹祺胶囊在中医药市场上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的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中药资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的关注。2005年,由王永炎院士领衔的国家科技部基础攻关项目“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药临床疗效观察标准”研究,旨在对标准药材及相关中成药临床疗效的实践研究,促进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上的创新。

  2006年,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青睐,痹祺胶囊被推荐为天津市科委首批“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之一,旨在为深入发掘中国传统医学宝库,推出天津市自有品牌,开发确有疗效的中药产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007年,由刘昌孝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确有疗效的中药痹祺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几大研究院所同时展开,该项目研究了复方中药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从整体观思路研究了复方中药的科学性,揭示了中药配伍规律、物质基础、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为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策略,引领了中药现代化的前沿研究。它不仅提高了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也为我国复方中药的研发树立了标杆。

  王永炎、张伯礼、刘昌孝三位院士领衔的科研之旅,取得了国家科技部基础攻关项目“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药临床疗效观察标准”研究、天津市科委首批“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确有疗效的中药痹祺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成功,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金标准”的地位,迈出了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坚实一步。

作者: 2013-4-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