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怎么才能让中国的科学家有“国际范儿”

来源:健康报
摘要:再问“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近代没有本土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科学大师。5月25日~27日举行的第15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生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作大会特邀报告时,将这一问题细分为三:“一个问题是,中国如何能培养出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引领世界的科学家,而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是权威......

点击显示 收起

    再问"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近代没有本土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科学大师?"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5月25日~27日举行的第15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生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作大会特邀报告时,将这一问题细分为三:

    "一个问题是,中国如何能培养出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引领世界的科学家,而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是权威,到了外面就没有话语权?用句北京话说,怎么能让中国的科学家有'国际范儿'."

    "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如何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出影响人类生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第三,如何实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社会效益,"通俗地说,怎么能让科学家不差钱".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正式筹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等8个部委为主体组成理事会,共同管理该所的筹建和运行工作。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负责具体实施和提供主要资金,保证北生所科学家能心无旁骛的进行科研。

    作为探索搭建中国科学原始创新体制的"试验田",王晓东认为,北生所在人才、机制和文化三方面的运转情况有助于解答"钱学森之问".

    别被评审奖励指挥得团团转

    "主要科学家团体实行全球公开透明招聘,不苛求学历背景、学术背景、论文数量,唯能力是举。过去有没有真正做出有影响的工作,将来有没有野心和决心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有没有交流能力让同行和大众理解你做的工作,是我们尤其注重的三方面能力。"王晓东说,人才还一定要能进能出,是"活"的,所以要鼓励人才流动。

    王晓东认为,建设保证科学家全心全意做大事的机制尤为必要。"一是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制。二是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科学家不能被评审、奖励等各种各样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让大家沉下心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除了经济保障,"更重要的,也是中国科学界比较缺失的一点,就是拿了钱以后怎么交账?"王晓东认为,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评价标准,比如研究成果国际同行匿名评审。

    要让批判思维成为常态

    王晓东认为,文化是原始创新的最重要载体。"要让批判思维成为常态,不断批判不断进步。批判不是个人攻击,这一点是我们在文化建设中需要强调的。中国人好面子,经常把学术批判和个人批判混在一起。其实,学术批判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尊重,因为这表明大家对你的论文、想法给予了深入的关注。"

    "现代科学一定是交流合作的科学。交流合作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难点就在于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王晓东说,研究者不应关注于一时一事、一个实验室一个研究所的得失,应更多关注科技本身的进步。

    成果转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去年,我所4名年轻学者获得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该研究所有350多位科学家,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约10%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科学家被评为国际学者,他们向最终形成'国际范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王晓东说。

    过去几年中,北生所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世界顶尖杂志发表的文章已达30篇。到去年为止,平均论文影响因子数超过1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社会行为神经生物学、病原菌与宿主互作、细胞死亡机制及乙肝受体等领域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席位。"2008年,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实地考察后曾作出这样的结论。

    王晓东说,原始科研发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产生社会效益,其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优化。"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搭建了从原始创新到应用的技术平台,如用超级计算机来设计药物靶点和药物平台。"

    有了发现,有了技术,有了专利,"我们还需要和创投的金融界、研发型的工业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有了成果到处去敲门".王晓东说,这才能使原始发现在第一时间向社会辐射。

作者: 2013-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