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开禁”?

来源:文汇报
摘要:最近,英国卫生部表示支持一项有望阻止部分遗传疾病的“一父两母”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将推动议会在明年讨论修改相关法律,使英国成为世界首个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因为在相关民意咨询中,大多数英国民众表示支持这项新技术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对公众来说,多一种新手段避免将疾病遗传给后代,自然拍手叫好,但生命伦理学家......

点击显示 收起

最近,英国卫生部表示支持一项有望阻止部分遗传疾病的“一父两母”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将推动议会在明年讨论修改相关法律,使英国成为世界首个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因为在相关民意咨询中,大多数英国民众表示支持这项新技术进入临床实践阶段。

  对公众来说,多一种新手段避免将疾病遗传给后代,自然拍手叫好,但生命伦理学家却关注另一个隐含的命题世界上一直禁止用生殖细胞进行基因治疗,而英国此举是否意味着这个“禁区”将被打破?

  比试管婴儿风险大得多

  一直从事细胞核移植研究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介绍,在卵母细胞的胞质中,存在有线粒体DNA,它是一种独立的遗传物质,却必须依靠细胞核中的DNA才能发挥功能。若将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比作打开一扇门,那么细胞核中的DNA与胞质内线粒体DNA就像一主一副两把钥匙,少了任何一把,都无法顺利打开新生命之门。

  所谓“一父两母”婴儿,就是将有线粒体疾病母亲的细胞核抽提出来,注入一个具有健康线粒体、去除了原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再让它与父亲的精子结合。李劲松说,这需要经过2-3次细胞的显微操作,比只需将父精母卵结合的试管婴儿技术,难度、风险均高出了许多倍。“在细胞核的抽提、注射过程中,都可能对核内物质造成损伤,而生殖细胞中的任何一些小伤害,都可能对未来生命发育造成致命影响。”

  伦理问题不在“一父两母”

  我国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邱仁宗告诉记者,这一技术已试验很久,疗效在科学上有根据。2012年9月英国启动伦理咨询活动,英国政府生命伦理学问题智库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组织的专家组,经过6个月的研究,得出允许使用该技术于预防未来婴儿患线粒体病的结论。2013年6月26日英国政府同意将这涉及三人(夫妇加上捐赠健康卵的妇女)的体外受精技术合法化。

  他说,所谓“一父两母”只是新闻炒作,因为只提供了13个线粒体基因的女性,怎么可能与提供了2.5万个基因的真正母亲相提并论呢?提供线粒体基因的妇女不能具有“第三个家长”或“第二个母亲”的地位。主要伦理问题并不在此。

  虽然同样冠以“人工受精技术”,但“一父两母”婴儿却与试管婴儿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对生殖细胞进行了基因的选择和替换。邱仁宗说,如果在生殖细胞上使用线粒体基因治疗技术,那么是否也意味着允许进行其他的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呢?正如有人担心的,这也可能会推动人们用“优良基因”取代“平常基因”,包括通过操作基因而产生所谓“超级战士”等特别强化了某种能力的“产品”人。

  线粒体病治疗非它不可?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如果超过一定数量的线粒体因病态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引起肌肉无力、心脏病等线粒体病。但要阻止这一遗传疾病,是否非要通过“一父两母”的人工授精技术?

  邱仁宗认为,根据科学文献,线粒体疾病很可能是线粒体内DNA突变引起,目前医学上只能采取支持性治疗。然而,这种治疗风险很大,也可能会引起线粒体内DNA的异常改变。因此,有些专家主张只给未来的儿子进行此种治疗。因为线粒体异常仅能通过女性传给未来世代。同时,有线粒体疾病的母亲只要生下的是儿子,儿子只要与有健康线粒体的女性结婚生子,线粒体疾病就不会再遗传下去。那么,人们是否非要突破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的禁区?

作者: 2013-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