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甾体药物代谢机制与生产新工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相关成果机理图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在机体发展、免疫调节、生育控制等方面有明确作用。近日,我校生工学院传来喜讯,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魏东芝教授研究团队在甾体药物代谢机制及生产新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针对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生产甾体药物这一重......

点击显示 收起


相关成果机理图

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在机体发展、免疫调节、生育控制等方面有明确作用。近日,我校生工学院传来喜讯,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魏东芝教授研究团队在甾体药物代谢机制及生产新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针对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生产甾体药物这一重要工艺路线,阐明了甾醇转化为有用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多个关键机制,项目应用成果已申请多项专利,并获得4项授权,准备进行产业化实施,博士研究生姚抗和徐丽琴等同学的论文也相继发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 (IF8.258)等国际生工领域优秀期刊上。 

甾体药物在化学药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为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性激素类药物,此外还用于麻醉及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它的发现和合成,与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一起,被誉为20世纪医药工业取得的两个重大进展。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甾体药物原料药生产中心,目前,年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 左右,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甾体药物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微生物转化技术和优良菌种的选育等关键生产技术方面。”魏东芝教授举例说,目前,全球生产的甾体药物品种已有300 多种,而中国国内生产的品种只有40 余种,仅占全球的14%,且大多为中低档产品。

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针对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生产甾体药物这一重要工艺路线,开展了多年的基础研究,最终阐明了甾醇转化为有用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多个关键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了C19甾体雄甾-4-烯-3,17-二酮、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和C22甾体C20-甲羟基孕甾等多个甾体医药中间体。

据介绍,这些医药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几乎所有类型的甾体药物。其中,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和C20-甲羟基孕甾生产菌种的构建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特别是C20-甲羟基孕甾为国内外首次通过代谢工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投料水平高达60-100g/l,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中间体是生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良好原料,有望大幅提高我国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魏东芝教授和王风清副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姚抗和徐丽琴等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相继被Metabolic Engineering (IF8.258)、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F3.952)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5.481)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