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婴儿对社会线索的无意识处理

来源:生物360
摘要:一项研究发现,人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白即巩膜从而无意识地探测情绪和焦点方向的能力在婴儿期就存在了。SarahJessen和TobiasGrossmann向7个月大的婴儿展示了巩膜的图像,从而确定婴儿是否像成年人那样被表达性的巩膜刺激。在第一项实验中,这组作者向24名婴儿展示了缺少面部......

点击显示 收起


一项研究发现,人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白即巩膜从而无意识地探测情绪和焦点方向的能力在婴儿期就存在了。大的、可见的巩膜是人类独有的,而且可能交流诸如恐惧等情绪或者表明焦点方向。

Sarah Jessen 和Tobias Grossmann向7个月大的婴儿展示了巩膜的图像,从而确定婴儿是否像成年人那样被表达性的巩膜刺激。在第一项实验中,这组作者向24名婴儿展示了缺少面部背景的描绘了恐惧或喜悦情绪的巩膜的图像。这些图像展示了50毫秒,这低于有意识感受的阈值,用脑电图记录了大脑响应。与非恐惧性巩膜相比,面对描绘恐惧情绪的巩膜这些新生儿表现出了不同的应答。在第二项实验中,向22名婴儿展示了直接或回避的目光的巩膜。这组作者观察到了大脑对直接目光的与注意定向有关联的响应增加。对照刺激表明了这种大脑响应对人类巩膜具有特异性。

这组作者说,这些结果表明婴儿和成年人一样对巩膜表达恐惧以及焦点方向敏感,而且这些响应是无意识地做出的。

原文检索:

Sarah Jessen and Tobias Grossmann. Unconscious discrimination of social cues from eye whites in infants. PNAS, October 27, 2014; doi:10.1073/pnas.1411333111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