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在移动互联网受到追捧的今天,移动医疗作为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在经历了2014年的纷争逐鹿,似乎要在2015年火力全开,这块蛋糕无疑是诱人的,但却不一定所有人都吃得到,且吃得舒服。
这一迷局的现有市场格局已经进入“诸侯割据”时代,跑马圈地是最明显的特征。从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BAT到小米、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
具有强大保险基因的平安在这一战场中,在一定程度上被业界定位于“后进入者”,以一款在线问诊及健康咨询类手机APP——“平安好医生”为切入口的平安健康产业布局随着移动应用的上线而正式拉开帷幕。
医网、药网、信息网的“三网融合”是马明哲10年前的梦想,10年后,中国软件(44.00, 0.20, 0.46%)运营之父的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前高级副总裁、现出任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王涛,开掘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这一“梦想抓手”,战车正式启动。
对于这辆花重金打造的战车已经投入多少,王涛并没有透露,但是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平安倾集团之力投入健康医疗领域的资源将是百亿级别。
三层医生体系布局医网
对医疗资源有需求的人群整体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不能正常工作的患病群体;拥有肥胖、吸烟、高血压等症状的亚健康群体;以及并无显性症状的健康群体。
“不同群体对健康的需求不同,但用户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常常盲目追求‘专家类’医疗资源。”王涛表示,不同于电子商务,医疗资源错配的失误成本较大,将不同阶段的群体进行精准匹配才能节省社会资源。“‘平安好医生’是让用户找到切入口,通过家庭医生模式对人们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王涛说。
根据医疗诊断逻辑,“平安好医生”搭建了三层医生体系。其中,核心圈层为自建家庭医生团队,次外圈层为自建全类别专科医生团队,最外圈层为平安签约的全国三甲医院主治、副主任及主任专家医师团队。预计截至2015年年底,“平安好医生”签约的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名医将达到4000人,主治医生40000名,自建医生团队规模将过千人。
此外,马明哲还曾提出了并未被广大用户所熟知的“万家诊所计划”,即投入500亿用10年时间开设万家诊所,以打造类星巴克连锁店模式的带有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装修标准和统一收费标准的“平安诊所”。王涛透露,2015年,这一计划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药网和信息网
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百姓刚需内容之一的医院做出改变,是一场“攻坚战”。在这场战争中,医生与药品之间强厚的利益链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能够打破传统医生获利渠道,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成为重点。
2014年6月,平安健康开始通过在全国范围收购互联网医药B2B交易牌照来搭建药网,目前申请医药B2C试点牌照也已提上日程。而在收购之后的第二步平安定位搭建地面药网,通过与药品连锁零售终端的合作,未来的平安药网将有望实现慢药2~5天物流配送、“急药”2小时供药服务。
药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却不是终极环节。想要将移动医疗建设形成闭环,并让在传统领域“望闻问切”四环节,仅仅能够做到“问”的在线医疗更精准、更具备专业性,在线医生背后的数据支撑就变得不可或缺。“平安好医生”支持医生专业诊疗的数据库包含以临床诊断获取信息和经验样本为核心疾病诊断库、以药网和药病信息匹配为核心的药品库以及以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库。
在这三大数据库中,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库是这张网络的中心。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的背后藏着深层的喻意,用王涛的话来说,初期培养用户的“习惯”,一种有病、有疑问就“找”“平安好医生”的习惯,而当用户来到这个平台并持续一段时间后,用户认为,平台医生“最了解”他,“离不开”的迹象慢慢展现,具有忠诚度的深层商业价值便不断涌现。
终点站商业健康保险
可以窥见,“平安好医生”此次发力移动医疗,无论是宽度层面还是深度领域都精耕细作。涉及的环节包含了健康管理、问诊、医疗、药品、信息、智能硬件等多个链条。
而“平安好医生”所有金钱的付出、平台的搭建、用户的获取、服务的提供最终都将剑指唯一目的地:商业健康保险。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性价比低下,在医疗资源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用户缺乏选择权。”王涛表示,未来应该让医生同医院分离、同医药分离,之后同保险结合,转化利益导向,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发表文章表示,到202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赔付支出达到40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4.5%左右。
“截至2014年移动医疗用户加起来才7000万,属初始阶段。”王涛表示,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的健康保险、商业健康险、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将有飞速发展,其中大量的需求属于刚需。
在平安健康来看,吸引用户的核心是好的医生和服务,及时精准的治疗,玩的是钱和实力,平安前期的大量投入是构建用户认可的过程,移动医疗打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服务战。
王涛表示,由于国家补贴,压抑了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未来医疗服务会越来越贵,名医是稀缺资源,高价值的服务必须由商业健康保险来兜底。当医疗资源走向市场化后,商业健康保险一定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