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记者 郭爽
“我们长期对集体林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也走过很多地区,对于我国富饶的土地来说,森林储蓄量不应该是目前这个状况。”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谈起集体林经营时忧心忡忡。
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中集体林地27.95亿亩,占到森林面积的60.01%。但全国森林蓄积量中,集体林达到54.25亿立方米,只占到全国的36.71%,集体林亩均蓄积量不足2立方米(1.94立方米),低于亩均6.00立方米的世界平均水平。集体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但潜力巨大,优化集体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蓄积量增加的重要切入点和主要抓手。
霍学喜多年与林业打交道,对集体林权经营制度不完善、林地细碎化严重等问题多次提出建议,力图改善目前的状况。
“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森林经营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实现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米的战略面临经营制度性挑战。”霍学喜指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的大样本实地调研发现,2010年、2012年不愿意投资林业的林农比例为45.20%和40.06%,2014年该比例上升到62.93%,导致近20亿亩集体林无人经营、林地资源闲置及浪费。
“我们调查发现林农普遍缺乏承担林地流转风险的能力,即不愿意流转、不敢流转。”霍学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度样本林农的林地平均流转率仅为8.00%,即使通过林地流转,少数林农实现了规模经营、商品化运作,“也面临融资难、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霍学喜表示,现代林业经营制度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在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艰苦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激励林业专业人才有效供给的市场环境。如果政府不积极介入,林业专业人才缺失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霍学喜建议,重视引导各级林业站技术人员向林业合作组织流动。同时,制定绿色就业政策,对林学专业类大专院校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并支持相关毕业生赴林区工作,形成学林业、爱林业,到林业部门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绿色就业。
《中国科学报》 (2016-03-10 第4版 两会)相关专题:两会上的科教大咖,他们说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