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能源创业:拉上GE去冒险

来源:科技创业
摘要:2012年5月28日,GE“绿色挑战”中国区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麻省理工《科技创业》专访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Instagram被Facebook十亿美金收购的消息,被社交媒体圈子传为佳话。在清洁能源领域,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2012年5月24日,通用电气(GE)宣布将全面收购爱尔兰的输电线路监......

点击显示 收起


2012年5月28日,GE“绿色挑战”中国区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专访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总裁 陈向力

 

Instagram被Facebook十亿美金收购的消息,被社交媒体圈子传为佳话。在清洁能源领域,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

2012年5月24日,通用电气(GE)宣布将全面收购爱尔兰的输电线路监测公司FMC-Tech。GE未透露收购金额,但外界普遍预计不是一个小数目。

FMC-Tech是GE“绿色挑战”竞赛的胜出者之一。第一届竞赛2010年在美国启动,主题为“电网技术和家庭能源管理”。截止目前,共达成20余项、总价值1.34亿美元的投资和商业合作。而GE也正是在竞赛中发现了FMC-Tech这家创业公司,并通过收购,帮助其赢得输电线路监测的领先地位。

 

从2011年9月起,“绿色挑战”在中国地区启动,主题为“燃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GE和贝雅亚洲私募股权基金等多个投资合作伙伴计划投入1亿美元,支持最有前景、最具创意的项目。

2012年5月28日,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深圳市力科气动科技有限公司“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等4个项目摘下“创新挑战奖”。接下来,GE及其投资合作伙伴将进一步评估获奖项目,确定投资或合作对象。

 

作为中国地区“绿色挑战”评审团的一员,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博士审阅了全部200多个参赛项目。在他看来,GE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与科技创业公司共同营造出鼓励冒险的商业环境,并希望通过“绿色挑战”推动整个燃气利用生态系统在中国的建立。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为何将中国“绿色挑战”的主题设定为“燃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陈向力:在中国,通用电气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整个战略都以契合“十二五”规划为原则,因为我们认为把创新的愿望和一些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起来,将形成非常有力的公共政策,并带来很多技术创新。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计划在2015年前将天然气在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目前的4%翻一番。可目前中国燃气利用的整个生态系统尚未建立。生态系统是从开采、传输、储存到应用、回收;一系列围绕燃气利用技术的价值链,如燃气的发电、发电以后怎么用、怎么上网、燃气的提纯等,还尚未形成合适的生态系统;同时,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之间也没有建立起供应链,所以,通用电气希望通过“绿色挑战”推动整个燃气利用生态系统的建立。

 

要在中国建立燃气利用的生态系统,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是?

燃气应用端面临的问题最为迫切,即如何有效地利用燃气,因为这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节能减排目标最为吻合。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本次中国“绿色挑战”中最希望看到的突破点。

从收到的项目来看,中国的创新者们是否抓住了关键问题?他们的思考角度和你们的是否一致?

很高兴,大家的思考角度基本一致。而且,尤其是那些优秀项目的本土创新更贴近中国市场的脉搏,包括天然气压力回收、新能源汽车应用等。

 

本次绿色挑战对提交方案的要求是商业计划,而非技术方案,您认为中国的创新者在规划商业模式上,有什么不足和优势?

商业计划和技术方案完全不同,商业计划是针对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商业计划还包括你的团队、商业模式、市场分析、以及你的解决方案所针对的特定客户群等等。

在我们看来,这些初创企业的优势是:技术特点很鲜明、技术力量较强;并且,针对的市场也很有潜力;但在做商业规划时普遍有两个缺点:一是,他们所构想的商业模式相比于他们的技术而言,还是略显得薄弱;二是,从燃气利用的大工业价值链上看,这些初创企业的眼光得还比较狭窄,他们并不了解一个技术其实不光只能在某些领域进行应用。所以,他们需要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给予支持,通用电气不仅可以加速这些技术的商业化,而且可以拓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市场。

 

从这次活动来看,您认为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来说,最缺乏的因素是什么? 

最缺乏鼓励冒险的环境,即愿意冒风险使用这些新技术的客户。这个领域并不缺钱,初创企业也能找到风投,问题是他们找不到愿意使用他们技术的客户,所以,借助通用电气这样的品牌,新技术可以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

 

本次活动是否对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有一些借鉴作用?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也再次感受到和中国合作伙伴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今年年初,我们委托一家独立研究咨询公司所做的“全球创新趋势调查”显示,在全球层面上,创新继续走向一个开放的、协作性更强的模式:公司正在超越传统的封闭型创新模式,转而采用更新的模式,比如几个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为满足当地需求推出本地化解决方案等。最近,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所建的第一个创新中心——通用电气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开始投入运营,“协同创新”就正是成都通用电气创新中心的主要工作模式。

 

——本文刊登于麻省理工《科技创业》2012年7月刊

作者: 2012-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