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环保技术

云南尝试用生物技术控制蓝藻爆发

来源:中新云南新闻网
摘要:近日,云南一批科技工作者正在尝试采取一种新的生物方式控制蓝藻爆发。目前,他们对富含蓝藻的水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举对控制蓝藻爆发、洁净水体有突出效果。蓝藻是在富营养湖泊中快速生长,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现象。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构成水华的蓝藻群体大量滋生后又大量死亡,分解时散发......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云南一批科技工作者正在尝试采取一种新的生物方式控制蓝藻爆发。目前,他们对富含蓝藻的水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举对控制蓝藻爆发、洁净水体有突出效果。同时,由于投入少,见效快,此项技术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蓝藻是在富营养湖泊中快速生长,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现象。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构成水华的蓝藻群体大量滋生后又大量死亡,分解时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污染空气,同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水华中还含有一类名为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素,是强致癌物质。目前“蓝藻水华”成为当前困扰中国水环境的一大难题。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等“三湖”相继出现蓝藻爆发,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控制蓝藻爆发,有效途径在对污染水体的治理。然而,经过十余年的污染治理,“三湖”污染问题始终没能达到有效解决,情况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在水体污染不能得到根治前,控制蓝藻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往控制蓝藻爆发大多采用物理及化学手段。由于蓝藻与水体分离技术瓶颈长期不能突破,致使物理打捞的工作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而采取化学方式治理蓝藻,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往往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得不偿失。

  据专家介绍,目前治理蓝藻为何不见成效,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未能突破。他们研究的“蓝藻分离技术”采用的技术原理是用一种生物制剂使蓝藻与水彻底分离。在被蓝藻污染的水中使用蓝藻剥离技术,使蓝藻迅速成絮状聚集,使其全部上浮,许多有害物质的微小颗粒附着在蓝藻水花上随其一起移动上浮,然后再将絮状蓝藻分离出来,分离的过程中,把有害物质一并清除。此项技术专利审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目前,试验室的工作全部完成。通过目测,处理前后的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绿油漆”般蓝藻水经过处理变得澄清、透彻,凝聚在一起的蓝藻水花都漂浮在水的上方,水、藻比例约为9:1。处理后的水质经云南省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检测指标的监测结果是:PH值5.82、溶解氧为3.98、化学需氧量(COD)为498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为341、氨氮(NH3--N)为2.72、总磷为0.04、总氨为13.06。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监测结论为:蓝藻治理已达标,处理后水质达标,基本符合生活用水指标,有的已符合饮用水的指标。

  据开发研制此项技术的公司负责人称,该技术工艺流程简便易行,且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蓝藻剥离生物制剂每吨价格约为1500元,处理一吨蓝藻水约需2000克,每吨成本不超过6元(含其它费用)。如果在滇池建五个处理点,每小时可处理  200立方污染水,还原195立方清水,这样循环往复,蓝藻数量将快速减少,最后达到彻底清除。再和昆明市的环湖污水拦截治理工程相配合,滇池恢复清澈见底将指日可待。

  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蓝藻减少直至彻底清除,“三湖”污染治理将大有希望;还可以与自来水处理工程相配套,逐步解决环湖人类的饮水问题;剥离出的蓝藻可以加工成肥料,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
作者: 2007-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